屈指算来,我在科技、科协部门工作15年,经历了县科技科协部门的不平凡的昨天和今天,也深深地体味了此中的苦辣酸甜,通过艰辛的不断努力和拼搏,使科协工作有了卓有成效的变化和起色。特别进入21世纪,可以说我们县科普工作迎来了飞跃的春天,我作为科普工作的带头人,也尽可能地为科普工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心血。
记得刚任县科协主席那年,县科协的局面就让我心里凉透了半截,两个干事三张桌,没有经费没阵地,更谈不上交通工具和网络,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在十分失望之时,是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驱动着必须在困境中拼搏,在发展中创新。我经常自我加压,知难而进,确实很累,但一想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上联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下联科技工作、生活和千家万户,就觉得无比高兴,无限充实,再累也不值得。我常常细思默想:在科协工作,虽然无名无利,缺少经费,条件艰苦,但只要实实在在地创业干事,科教兴县的硕果里将有我们的汗水,新农村建设也将会有我们付出的辛劳,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中将会有我们真诚的奉献。在我们告别人生的时候,也会为曾经给科技工作者做过一点事情,而感到此生没有虚度。十几年来,我带来同事,从科协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创新工作新方法,与科普工作结下了一种特殊的“执迷”和“情结”, 在这些年里,始终保持农民本色,时常头戴草帽,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和农民讲种植、教防治、谈市场、拉家常、交流经验,和农民交朋友,30多年里,足迹踏遍了渭源县的每一个乡镇,每一片示范基地,农民朋友最亲切地叫我“仰科学”,科普工作力争做到了有为有位,赢得了中国科协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积极开展科技推广和科学普及,加快了民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科普工作能够使民众科学素质提高,能够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能够使青少年增添乐趣,能够使社会创新、发展、文明、和谐、进步。科普使命崇高,我感到搞科普工作,生活是无比的充实和愉悦。因此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丰厚的回报。全县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各个领域都率先成立起了产业协会,并在协会中建立起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把千家万户分散的产业,通过“基地+协会+农户+销售”等形式,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中国农技协充分肯定了工作业绩,并主持在渭源县成功举办了“甘肃省农技协发展现场观摩会”;同时,在全县各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和技术普及活动,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县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并获得多项奖励。
通过不懈的努力,全县科普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省科普示范县(市)”,“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科协“优秀金桥工程项目三等奖”等荣誉,这标志着全县科普工作已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十多年来,我的工作业绩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星火带头人”,“甘肃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第四届中国科协先进者”,“定西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和称号,每每看到这些成绩和荣誉,我心中将会泛起一些欣喜和满足。我深深的感到;科协不断哺育我成长,我也把科协当作了我的家。
现在我虽然离开科协十多年了,步入了退休人员行列,但活到老学到老的初心不变,挚爱科普工作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虽然退休有照顾孙子上学等好多家务琐事要做,但每天坚持坚持体育锻炼,每天登录“科普中国”,阅读刊登的文章,言传身教,带领周围的人,积极参与在网上组织的各项活动,使每天的生活变得非常充实和快乐!
渭源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建立脱毒马铃薯基地,为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提升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图为各级领导现场观摩
接受省科协领导授牌
为参观学习的人员讲解无土栽培技术
科普中国信息员:仰明义 甘肃省渭源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