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5岁。
纵观周光召先生一生,他成长于战争年代,师从彭桓武先生,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六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纵横多个领域并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被包括我国在内的11个国家的科研机构聘为院士。
周光召先生在办公室
来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毅然回国,结束“九次计算”的一年之争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协助中国研制核武器,并撤回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图纸和资料也全部一并带走,刚起步的中国原子弹事业顿时陷入困境。
此时的周光召,正在苏联杜布纳的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研究,并因在国际首先提出“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和“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等重要理论蜚声国际。
来源:国家记忆
然而,得知祖国急需核武器人才,他毅然决定放弃已有研究成果回国。他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我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1961年,周光召回国并进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担任理论部第一副主任。
当时,第一颗原子弹的总体计算正在紧张进行,然而其中一个关键数据,科研人员反复计算了9次,总是和之前苏联专家留下的数据不一致。周光召的到来,迅速扫清了这个障碍。他以深厚的理论物理功底,论证了苏联专家数据的不准确性,结束了近一年的争论,推动了中国原子弹研制继续向前。
1962年,周光召协助邓稼先交出了中国首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来源:国家记忆
关键报告,为原子弹爆炸送上“定心丸”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
就在所有人紧锣密鼓严阵以待之时,身在北京的周光召收到了一份来自罗布泊的紧急来电,电文中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要求,尽快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接到命令后,周光召等人一刻不敢耽误,从庞大的数据中抽丝剥茧,针对电文中提到的“过早点火”的问题,精准筛选出了有用的参数。
经过一整晚的运算,第二天上午,一份由周光召等人联合签名的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报告中提到,经计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除了一些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弹的引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份报告,不仅让周总理松了一口气,也为原子弹爆炸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我国也正式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杨振宁曾说:“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光召又紧锣密鼓马不停蹄开始了氢弹的研究计划,仅2年零8个月,我国就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99年9月18日,由于在核武器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周光召与22位科学家一起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面对荣誉,他谦虚地说:“科学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国之脊梁,千古流芳!
送别周老。
参考资料:
[1]孙瑜.周光召:连夜送上原子弹爆炸前的“定心丸”[N].科技日报,2021-12-24
[2]吴岳良,刘金岩.周光召对理论物理和原子能事业的贡献[J].物理,2019,48(05):295-300
[3]王建国.加强基础研究,深化物理认识——周光召先生与中国核武器事业[J].物理,2024,53(04):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