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少年追光者 | 医药界的璀璨明珠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
收藏

编者按: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当别人轻唤一声“安工”时,那位晚年饱受阿尔兹海默症困扰的老人眼中会为之一闪。
一听到“东药”二字,那位意识模糊的老人会用微弱的手指动作做出回应。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化学制药领域的专家,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的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安静娴。立志学药

成为医生一直是她从小就树立的理想。然而,她读高二时,却惊讶地发现各家药房几乎都只供应进口药品,国产药却很少见,并且药价昂贵。

她扪心自问:当我成为医生时,如果我给病人开出的药老百姓都吃不起,当医生的价值又有多大呢?自此她立志学药,要让普通百姓买到放心又低价的国产药。

安静娴的生日照(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国的抗疟王牌”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疟疾肆虐,西南地区的百姓称疟疾为“谷子黄,病倒床,闷头摆子似虎狼”。

当时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是美国生产的“氯喹”,但很多地区的疟原虫对喹宁和氯喹等抗疟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于是研发新抗疟药物的担子落在了安静娴身上。在她的组织和亲身参与下,经过反复试验,他们从5800多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了一种在小鼠疟疾模型中表现出良好抗疟效果的新药物——“脑疟佳”。

安静娴的工作照(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安静娴当年工作用的升降台(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后续阶段的一系列实验中,她详细了解了化合物的毒性,最终确定了一条易控制且安全的合成路线,成功生产出了名为“脑疟佳”的成品药物。这款药品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中国的抗疟王牌”。

领军头孢产品的研发

头孢菌素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由于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作为青霉素的替代品,在国外临床应用中备受青睐。

20世纪80年代初,安静娴亲自主持了东药总厂头孢系列产品的研发计划。当时,头孢菌素在国外已经上市十多年,并且已经发展到第二代。我国计划从第一代开始研发替代产品。

安静娴坚决表示反对,她说:“我们不搞一代,也不搞二代,直接搞三代,这样的话我们搞起来就跟上世界的步伐了。”

头孢系列的首个产品,从论证到投入生产历时4年。1985年,头孢噻肟作为“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了国家医药局主持的鉴定,很快就推向了生产,走向市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安静娴(右一)到头孢噻肟放大实验现场参加放大实验(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随后,安静娴还成功研制出头孢氨苄复方制剂,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的空白。1992年,她领导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头孢三嗪开始投产。接着,1993年,她主持的另一个“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头孢他啶也开始投产。

上述头孢产品的研制成功在国内均属首创,东药率先将这些头孢产品推向市场,部分替代了进口头孢药品。安静娴研发的头孢系列产品对促进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提升我国临床用药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安静娴(第二排左起第九)参加首届传染性疾病国际学术讨论会(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安静娴在东北制药总厂扎根,从技术员一路晋升为工程师,连发型和衣服款式都没怎么改变过。有人曾说她不懂生活,然而,正是这位被视为不懂生活的人,精通五门外语。

在她满是专业书籍的房间里,一本法文版的《红与黑》就在她的枕边;这位被认为不懂生活的人,缓解助手紧张情绪的方法是为大家随手勾勒出漫画;这位被认为不懂生活的人,在79岁离开自己的岗位时,没带走一个证书、一个奖状、一页手稿……”安静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展品——安静娴的物品(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后续阶段的一系列实验中,她详细了解了化合物的毒性,最终确定了一条易控制且安全的合成路线,成功生产出名为“脑疟佳”的成品药物。这款药品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中国的抗疟王牌”。

安静娴《对照入党宣誓找差距》手稿实物(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1997年,安静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中首位女院士。直到79岁,她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2015年7月10日,她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她宛如一个降临凡间的天使,用一生的爱和心血研发药品,造福人民。她终生未嫁,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奉献给了制药事业。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