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有原子弹重要吗?”
“和原子弹一样重要。”
“那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赵九章(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赵九章的女儿赵理一直深深记着与父亲的这段对话。多年后,她才慢慢知道,父亲口中那件重要的事竟然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赵九章用生命最后10年献身的事业。
东方红一号内部结构(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970年4月24日,当收音机传来浩渺太空中的《东方红》乐曲时,标志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赵九章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实践者和贡献者。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毅然回国,一生心血铺就卫星飞天路;他向浩瀚星空传递着“中国名片”,让中国人聆听太空中的声音。
赤子之心,绘制蓝图
1957年,苏联首次成功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消息震惊世界。
次年,毛泽东主席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任副组长,并于10月率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
苏方接待很热情,但唯独代表团表达想参观有关卫星的内容时,他们表现得很谨慎,事事都要打请示。
有一天,苏方将代表团带到一个院子里,展示了进入轨道的卫星。
赵九章等人围着卡车观看了一阵,提出能否打开外壳看看里面的布置,但被拒绝了。
“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是重要的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回国后,赵九章说。
1959年,赵九章(左一)正在作报告(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此后便是数年的探索与研究。1964年年底,赵九章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建议将卫星发射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这封信受到了周总理的高度重视。
从1958年开始一直在做的准备,今天终于迎来了实现的时刻。
苍穹为志,科技报国
很快,中科院组织起最强阵容,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经过众人集思广益,他们勾勒出承载着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初步设计——直径1米、近似球形的72面体,搭载着《东方红》乐曲。该卫星于1970年成功发射,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1968年,赵九章辞世。经历重重困难后,接替者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全国上下欢欣鼓舞。
回顾他的一生,可谓一曲以纯真之心谱写的航天人奋斗者之歌。
赵九章未能亲眼见证“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但那穿越长空的火箭和卫星,已承载着他毕生的梦想,冲向苍穹,永载史册。
生平职业:
赵九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航天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
**1914年生于湖南长沙。**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得了航空航天工程硕士学位。
回国后,他参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性工作,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了解更多科学家故事可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