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乌贼——海洋里的“变色龙”和“超级电脑”

大连圣亚海洋科普
原创
致力于海洋极地生物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定期开展多元化海洋科普
收藏

乌贼,那个海洋里的“变色龙”兼速度小能手,属于头足纲乌贼目,绝对是海洋软体动物中的明星。它们的外形独特,游动迅速,特别是那复杂的神经系统,简直就像海洋里的“超级电脑”,让人不禁想深入了解。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关于 “ 乌 贼”的描述最早出现在汉朝。 东汉名臣蔡邕(133-192 年) 所撰 《蔡氏月令》 中载:“九月有寒, 乌入水, 化为乌鲗鱼, 不知是何月令。”由于乌贼外形与一般鱼类截然不同,在避险时会喷出黑色墨汁, 但又与鱼类一样生活在水中, 古人对其来源做出了形形色色的猜测, 从而取名。 对于 “ 乌贼”名称的来源, 很多文献都重复引用 《 南越记》 中的描述: “ 乌贼鱼, 常自浮水上, 乌见以为死, 便啄之, 乃卷取乌, 故谓乌贼鱼。 今疋乌化为之。”

想象一下,乌贼那流线型的身体,在海水中穿梭自如,就像一艘隐形潜艇。还有那十条触腕,灵活得就像舞蹈家的手指,特别是那两条长长的“捕猎神器”,简直就是海洋中的“捕猎大师”。它们的皮肤变色技术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就像穿着隐形斗篷的忍者,随时准备给猎物来个措手不及。乌贼能在短于一秒钟的时间内,根据环境瞬间改变全身颜色和图案,天衣无缝地和环境融为一体。与陆地上的变色龙相比,它们的变色速度更快,也更精准——不仅改变整体的颜色,还能在皮肤上直接模拟出背景环境的纹理和图案的细节。

乌贼的这种变色能力,不仅可以用于隐身,还能实时地在身体“显示屏”上播放“动画表情”来和同类交流。比如,雄性乌贼会变出鲜艳斑马花纹来向雌性求偶。更有创意的乌贼,会一半身子变出斑马纹一半身子伪装成雌性的花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一侧的雌性,还能迷惑远处另一侧的雄性乌贼, 让其误以为自己是“漂亮姑娘”,不来争夺配偶。

乌贼家族庞大,从浅海到深海,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有的喜欢热闹,成群结队地游弋;有的则偏爱独来独往,享受那份宁静。但不管哪种生活方式,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捕食与被捕食。说到吃,乌贼可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以鱼类、甲壳类和其他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利用触腕上的吸盘轻松捕获猎物,并通过强有力的喙状嘴部进行食物的撕裂和消化。乌贼的捕食过程高效迅速,展现了其高超的捕猎技能。

如果说人类是最聪明的脊椎动物,头足类动物乌贼和章鱼便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头足类动物的脑不但远远大于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比很多体型相当的哺乳动物都还要大。

乌贼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尤其是大脑和视网膜的结构复杂,具备高度的可塑性,能够处理复杂的视觉信息和运动控制。科学界对乌贼神经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揭示了其认知能力、学习和记忆机制的奥秘,也为无脊椎动物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尽管乌贼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但其种群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均对乌贼的种群数量构成威胁。乌贼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我们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探索海洋奥秘的重要窗口。因此,关注并保护这些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梁希同.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来自海洋智慧生物的启示[J].封面故事.

[2] 白斌.中国古代的乌贼形象及开发利用[J].

[3] 李楠.全球重要经济型枪乌贼科物种生活史特征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评论
李海剑
太傅级
乌贼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我们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探索海洋奥秘的重要窗口。因此,关注并保护这些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