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何以赋能公共场馆改革创新?9月13日,“科瞧柯桥”柯桥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试点推进会在绍兴市柯桥区新未庄文化礼堂举行。本次活动由柯桥区科协、浙江省科协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体、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浙江省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志愿者联盟、柯桥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主办,活动主题为:科普何以赋能公共场馆改革创新”。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省生态环境厅原副厅长王以淼等出席。
柯桥公共场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创新?
“联合联动,公共场馆就要顺势而为”
活动现场,柯桥区公共场馆科普化数字地图2.0正式上线,今后市民只要拿着手机就可以搜索到各大科普场馆的信息。
当前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柯桥区科协主动抓住机遇,与省科普联合会及相关部门联合,挖掘本地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宣传形式,让科普为柯桥创新发展赋能。
会稽山黄酒博物馆的智慧酿造厅,游客通过实物和电子屏,可以生动地了解到手工酿造以及智能化酿造、自动化灌装、智能化仓贮的全新场景。
安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大禹文化园)的特色活动室,定时邀请特定人才职业导师为居民提供科普教育服务,后期还将增设文智大脑平台。
新未庄社区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背靠柯岩街道以“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为特征的数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运行质效和整体智治水平。
主办方还为盘古化石馆、柯桥区青少年宫、东方山水科普教育基地等6个公共场馆科普化试点场馆发放科普书籍,并发布公共场馆科普图册。
公共场馆科普教育活动如何贴近基础群众?
“科普走出去,公共场馆就要‘活’起来”
“科普教育不能把游客一个人孤零零地闷在博物馆、文化馆里,要成群成团地带动大家走进科学。”浙江大学彩虹人生思政理论宣讲团成员李欣欣说。
蹲点式研学研讲,情境式、交互式宣讲等专项科普活动在各科普教育阵地展开,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城乡社区、校园和家庭,柯桥区不断推动科普走出场馆、跳出理论,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全民全域科普的浓厚氛围。
活动现场,横跨各个领域和年龄段的15名宣讲员们带来情景式、交互式的理论宣讲,他们经过高强度的走访调研,在宣讲名师的指导下,成功挑战23小时极限共创理论宣讲作品。《方寸之间,何以千年?》《以科普为桥 跨时代鸿沟》《万物皆可科普 人人都是科普员》,三组宣讲员带领大家跨越时空的界限,共同走进柯桥古城,感受柯桥文化,倾听柯桥故事。
公共场馆如何做科普?
“科普低门槛,公共场馆就要‘开门’办科学”
“做科普要‘放下架子’。科普内容要通俗易懂、有趣味,科普设施要更新换代,科普教育要让民众参与进来,注重寓教于乐。”浙江地质博物馆科教中心主任、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周宗尧说。
活动现场,美国百万粉丝博主、科小二公益主播阳离子分享了她于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的柯学行,一同探索纤维“黑科技”。盘古化石馆副馆长方蕾则分享了盘古化石馆打造古生物研学科普教育基地的特色经验。国家一级演员、柯桥区曲艺家协会主席潘家富,以曲艺表演的形式介绍了会稽山黄酒博物馆和绍兴的黄酒文化。
真正从民众需求出发,邀请不同行业专家和科普达人分享实用的科学知识,柯桥区让科普活动更接地气,让科学知识更有传播力。
周国辉对本次活动作点评时说,科普工作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生活,积极赋能基层公共场馆,使之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他建议,基层科普宣讲员要进一步学好党有关科技创新的理论和政策,学好科学知识,并通过深入调研,掌握和抓住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现实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传播和普及工作,希望有更多人参与科普,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员”的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