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源”来如此丨1800多年前,失眠多梦的人都吃什么药?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原创

中国古代有一种镇静安神的方子,叫作“甘麦大枣汤”,配方是甘草、小麦和大枣。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几种平平无奇的药材组合,作为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的名方,这个方子被记载在《金匮要略》里,流传至今。

甘麦大枣汤的适用人群是:面容憔悴,神情恍惚,时悲时喜,自哭自笑;默默不欲饮食,头昏,心悸,视物模糊,失眠;舌淡红,脉虚细。

你知道吗?《金匮要略》就是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宋代林亿等人将《伤寒杂病论》整理出版时,首次把此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

其中,《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全面阐释了外感风寒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康复等内容。《金匮要略》以脏腑病机理论对内伤杂病进行证候分类,详细论述了中医内科、妇科等四十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药等内容。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如是说。作为一部鲜活的医案集,《伤寒杂病论》不仅再现了张仲景对六经病的思考研究,也凝聚了他从事大量临床实践的心血和汗水。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建立了以经方为核心的方剂体系。书中记载了200多个药方,几乎囊括了临床各科所有常用的方剂,大大超越了以前的医书。在方剂的选择上,兼顾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种治疗方法,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

经方,具有药物简洁、法度严谨、疗效确实的特点,是东汉以前中医临床药物治疗的标志性成就。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临床常用的方剂都是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因此,《伤寒杂病论》所载经方又被后人称为“群方之祖”,它们不仅经受了长期的实践检验,而且能与时俱进,不断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其中,出自《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占28%。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被广为应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剂,仍首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因如此,《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仲景文化是南阳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医药文化。

“源”来如此,在千年古城南阳,传承中医国粹,赓续仲景之光。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6683b24ad1dd1
举人级
已读
2024-10-04
科普何沅金
少师级
了解了
2024-10-04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