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病的认知中,很多人认为肌酐不高就意味着肾病不严重,甚至不用吃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下这3种情况可没那么简单。
1.大量蛋白尿:
即使肌酐不高,但如果出现大量蛋白尿,也不能掉以轻心。大量蛋白尿会持续损伤肾脏,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肾脏病变。
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能会引起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还会增加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需要积极治疗,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来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同时,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加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即使肌酐不高,高血压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持续的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
控制血压对于保护肾脏至关重要。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3.病理类型不佳:
有些肾病患者虽然肌酐不高,但病理类型却比较严重,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这些病理类型的肾病进展较快,预后相对较差。
对于病理类型不佳的患者,即使肌酐处于正常范围,也需要积极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及定期复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不能仅仅根据肌酐水平来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和是否需要治疗。对于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或病理类型不佳的患者,即使肌酐不高,也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延缓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