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科学家博物馆5月30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博物馆已收藏入库500余位中国科学家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这些藏品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还原历史、与科学互动,带你亲身参与到那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中。
在展馆的一隅,“家书诵读”展区陈列着一封封科学家给亲人、朋友寄去的家信。有的写在正式的信纸上,有的则是随手在香烟盒上匆匆落笔。它们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或字迹工整,或潦草收尾。但每一封都承载着前辈们工作之余,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后辈的期望。
一个人的历史是自己写成的
1989年4月23日,物化探高级工程师杨衍忠写给儿子杨卫民的信(第一封):
杨衍忠给儿子的信(第一封)
在信中,杨衍忠教育杨卫民地质队伍的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国家多找矿。谈了他自己以及老一辈地质人当年在找矿中的苦与乐、理想与追求,希望杨卫民能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工作中注意安全。要杨卫民坚持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青年。谈了关于杨卫民工作调动之事,要杨卫民搞好同志关系与乡亲们的关系。要杨卫民注意节约,关心家人,多写信回家。
书信原文:
卫民儿:好!
四月九日来信于20号收悉。为什么信在路上要走十多天?
知你于3月25日到达万年县珠田乡工作,施工工程钻(建厂房之基地吧)要打十几个孔,还要打一个竖井(是开采Au、Ag矿吧),这也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对你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群众、对经济建设确有作用的工作,我们都要尽力去做好。
我们地质队伍,无论是搞地质、物化探、测量、化验的,或者是机修、开车、绘图、财务计划物资供应等后勤工作,以至于采买、炊事员等,都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国家、人民找到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这些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爸爸在50—70年代,为了找矿,终年在野外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经常和酷暑严寒、虫蛇野兽打交道,这工作苦不苦?累不累?我搞物化探,也搞过地质、测量、打钻、打吊锤,但我都愉快地去干,甘心情愿地去干好,为什么?因为我有一个理想和目标——为国家、人民多找矿,为工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生。
回顾过去,我也感到光荣,苦得值得,累得有益。我这一生,至少为国家找到几十处(大、中、小型)矿产地和矿点,没有愧对国家。为了工作,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我至今仍是孑然一身在外,而且至今也每天坚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每天都坚持学习专业技术、科学文化到深夜,从来没有怨言和感到苦闷烦恼。在顺利时我得到喜悦,在逆境中我泰然处之,为什么?望儿想一想。
一个人,要经得住顺利、胜利的考验,也要经得住逆境、困难、不顺心、甚至失败的考验。
热爱自己的专业是美德,是应该提倡的,但也要适应工作的变动和暂时的工种。
一个人的历史是自己写成的。我感到你还缺乏一种目标,一种崇高的理想,所以才会感到烦恼和不安,或过一天算一天。望儿在暂时的工作、工种中,挺过去,坚持住,努力去干好。前景是会好的,不可能老干打钻的工作。何况目前打钻,也与你的专业有较密切的联系。要用心去学一点东西。
望儿在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安全。丝毫不要麻痹和大意。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无论在野外,在打钻,在无电灯的困难条件下,你都应该坚持科学文化、专业技术业务理论方面的学习,坚持从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自己,绝不要碌碌无为,把宝贵的时光浪费掉了。
生命是宝贵的,但浪费时间就等于缩短自己的生命。我每天坚持十小时以上工作,坚持4—6小时的学习,就等于多活了几十年。
你年纪尚小,一人在外,父母也常挂念,望儿好自为之。学习独立,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些。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什么地方,你都要学好,遵纪守法,做一个勤学好进的有为青年,绝不要做出令父母担心的事来。
信中,儿提到将来想去新疆、海南之事,我看不一定都得去,无非是多为了点钱,这与你的专业有什么联系呢?
心中,你提到尽早调我大队工作问题。此事得好好考虑一下。因为你前几次信都提到,先在物化探大队干2—3年再说,你还劝我调到沙洲坝五分队去。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向地调大队领导提及此事。如果你考虑好了,再写信告诉我,我再向领导提及此事吧。目前情况下,各队都力争减人,调动当然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无法解决的,成功的几率也有的。
你们目前住老俵家中,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要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还要注意锻炼身体,特别是你的关节炎,要时刻提防之。遇病要及时治疗,不要硬拖。
听你妈说,你也很少写信回家,使你母亲常记挂在心,你这样做不应该,要常给你妈去信,哪怕写几个字,报一个平安都好。她为了你们几个,不知操了多少心啊!
儿年纪也已21岁了,过几年也得办婚事,要有计划的开支。当然,你年青,饭量也大,伙食费不能和我比,我每月控制在40元之内,你就不够的。每月伙食费要适当提高到50元以上。每月生活费要有一个基本控制数,例如力争不超过80—90元。(绝对不要学会抽烟、喝酒!你目下经济状况,还没有这个条件,父母也不希望你和华川、忠明学会抽烟喝酒),如果你每月收入有150元的话,就要力争每月存40元左右,以备将来急用。
我已是地调大队总工办主任工程师,目前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勿念。
忠明、华川那里,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与他们通通信,但次数不可过多。你有时在家信中,要给燕燕以劝导,要她努力学习,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卫生,关心母亲,注意思想、性格、情操的修养。
就此,望及时回信。
父字
1989.4.23
为工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生杨衍忠写给杨衍熙的信(第二封):
杨衍忠给杨衍熙的信(第二封)
在信中,杨衍忠说:“我有一个理想和目标——为国家、人民多找矿,为工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生。”杨衍忠用一生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在给家人的信中,他也提到“决心搞好学习,绝不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
**书信原文:**亲爱的衍熙:
我在本月13日于萍乡写了一信给您,不知收到没有,16日下午我到了这里,我能在可爱的首都生活、学习一段时期,感到很光荣。
我的学习时间大约在一年左右,学习内容是:电测井,地点是:北京东郊定福庄煤炭工业学院,物探班。
在这里我参观了天安门、故宫、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地点,并参观了二个展览,给自己的教育,提高很大。
这次省局调我等二人来这里学习,再一次体现了党对我的培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保证决心搞好学习,决不辜负党对自己的培养。
听李院长讲,我们学习任务很紧张,基础课程占一半,专业课程一半,要在一年内突击学完二年以上的东西,高等数学本来500小时+-,现在只有200小时以下,好下以前我在汉口时学过了一部分,有些基础,我认为没多大困难。
衍熙,亲爱的衍熙友,我这是第二次大学生活,特别能在北京学习,我是如何的高兴啊!
这次来学习的条件要求很高,1.政治可靠,2.高中-大专毕业以上文化,3.有地质、物探专业知识,4.身体健康,5.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和我在一块学习的,有党委书记、厂长、团委书记、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本科毕业的,这里学习条件很好,对于搞好学习是很大的有利条件。我是一位江西老表(江西人只有我一个),其它都是各地来的,(每个省、及自治地方,上海市、北京市大约都有,反正谁都有点听不懂对方的话,因为每个省只来个把人,这样的班是一个很有趣的班。
好吧,下次详谈,请速回信,并将近况告之。上次我在信中所谈香娇的事也请详细告之。
祝 身体健壮。
您的友衍忠上
59.5.18
引领学术探索之路
1962年12月31日,地质学家谢家荣写给同样从事地质工作的儿子谢学铮的信:
谢家荣给儿子的信
谢家荣(1898-1966), 上海人,地质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最早提出地质理论找矿,倡导综合勘查方法,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在信中,谢家荣对儿子提出的学术问题进行了肯定和指导,同时也建议他“可以提出来,作为讨论,但千万不要肯定,更不要太尖锐的批评人,以免使人家不高兴”。此外,他还谈到了家人在北京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以及目前供应情况的改善,让谢学铮夫妇“以后凡是需要工业券的东西,都不要(给北京家里)买,因为你们工业券很少,还是留下来买些急需的东西”。 **书信原文:**雪花、学铮:
十二月四号及十五号来信收到了,因开会忙迟未答覆,现把译稿改好寄上,可仔细研读一下。
寄来的豆豉很多,可吃相当长的时间,不需再买。以后凡是需要工业券的东西,都不要买,因为你们工业券很少,还是留下来买些急需的东西。家中茶叶也很多,不要再买了。雪花把家里的茶叶送给我们,真是感激之至。
你提出的断层问题,因图绘得不够清楚,我了解的资料也少,不可能作出答案。但是,你说得很对,低角度的断层是很少的,除非是逆掩断层,不过这里构造比较平缓简单,地层层序上比较整齐,逆掩断层大概是不会有的,老山超覆是一个可能的解说,但必须更多地层上的资料来证明。你是学石油地质的,所以有此想法,一般学煤的人恐怕不容易接受。你可以提出来,作为讨论,但千万不要肯定,更不要太尖锐的批评人,以免使人家不高兴。
北京近来供应很好,水果尤多。昨晚在家过新年,去政协拿了七份菜,与小恒全家共度了一个欢乐的晚上。大家都想到你们不能回来,否则一起过更可热闹些。小东来信说阴历新年可能回家度春节。
妈妈当选为街妇联委员及市妇联代表,最近二处都开了会,尤以后者(第五届第一次市妇联大会)更为隆重热烈,共开了六天(街妇联开了三天),出席代表一千人,会场在劳动剧场,吃了六天午晚饭,饭菜非常好,不拿薪水的只交粮票不出钱,对妈妈这样老年人,非常照顾。妈妈开会有些累,但能参加这种场面,深感荣幸,昨天又去人民大会堂听了彭亮市长的报告。
我参加地质学会开了七天会,宣读了两篇论文。此次共提交论文七百余篇,宣读者三百余篇,严格控制时间,全部宣读完成,而讨论热烈,盛况可称为空前.
你们的新房建成,谅现在已搬进来去了。此后生活可以好些,不会再受风吹雨打之苦了。余俟下次再谈。
父字
十二月卅一日
加强教育,知识成就未来王淦昌写给警卫员任银乐的信:
王淦昌写给警卫员任银乐的信
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他是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他还担任过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这封信是在1995年时,已88岁高龄的王淦昌写给自己警卫员任银乐的信。王老不仅关心警卫员生活状况,更关心其后代的学习情况,并建议“第三代必定要读书,读得愈多愈好,若能读大学最好,至少要读高中或读职业学校。因为世界在进步,将来若读书读得太少,必定要吃亏……”
**书信原文:**银乐同志:你好!
来信并“我的回忆”都看了,很好。你家里及二位儿子大概情况如何?未见详谈,只知道你仍做些不太用力的工作,这样也好,因为你的年龄也已不小了,(有否60岁?)。
你的两个儿子,是否都在工作?做什么工作?(听说是做司机,对吗?)他们年龄多大了?可能你有第三代了,倘已有,请问这第三代有多大了?我现在向你建议:这第三代,必定要读书,读得愈多愈好,若能读大学,最好,至少要读高中,或读职业学校,因为世界在进步,将来若读书读得太少,必定要吃亏!因为不久将到来21世纪,那时世界各方面的竞争,必定很利害(激烈),而科技的竞争,将最为突出。
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因此希望你对后辈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对儿女的培养做得很不够,现在很懊悔,但已晚矣,只望在孙子方面,做一些补救,因此希望你对你的儿子加强教育,使他们能为国家做出较大的贡献,这也是为他们将来自己的出路打基础。不知你的意见如何?专此奉上,供你们参考,有暇请多联系,有暇(机)来京,请务必来我家一叙。
敬祝
阖家安好快乐!
附上照片一张
请哂纳
收到后请回我一信
淦昌 上
1995.7.18
于北京(木樨地)复外大街22楼2门6号
电话:0173241087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家书诵读”展区内,几十年泛黄的信纸与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更可以去聆听一封封珍贵的家书,感受历史变迁与科技设备交融的魅力。学风与家风高度融合,学风传承科学精神,家风绘就科学底色。一封封充满温情而又意涵隽永的家信,不仅承载着家族情感,更传递着科学家们对学术的执着与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深切使命感。
回望科学家的峥嵘岁月,感悟其奋斗历程。在这个充满科技魅力的殿堂里,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历程,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祝福与期盼。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一代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科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终将手握接力棒,在前辈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甘于寂寞的高尚品格指引下,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