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庆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任大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结核病,这一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提及结核病,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肺结核,然而,当这种病菌通过血液传播至脊柱时,便可能引发另一种严重的疾病——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作为骨与关节结核中的常见类型,不仅可能导致脊柱结构的改变,还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脊柱结核的成因与流行病学
脊柱结核,顾名思义,是结核杆菌在脊柱部位引起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其根源在于肺结核,当肺结核病情发展至一定程度,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最终在脊柱椎体内定居并繁殖,导致骨质破坏,形成脊柱结核。
据统计,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的占比高达48%,其中胸椎、腰椎及颈椎是主要的受累部位,尤以胸椎发病率最高,约占整个脊柱结核的40%。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脊柱结核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青少年、老年人及部分中年人,这部分人群往往因营养状况不佳、免疫力低下而更易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肺结核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脊柱结核作为肺结核的继发疾病,其防控工作仍不容忽视。
二、症状与体征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但通常伴随着肺结核的症状,如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感到结核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缺乏特异性,但医生在检查时可能会发现相应节段的压痛和叩击痛。若脊柱结核严重破坏了椎体,可能导致脊柱后凸,进而压迫脊髓,引起不同程度的瘫痪甚至是大小便障碍。
此外,当病变影响到神经根时,可引起相关区域的麻木和疼痛,例如颈椎结核可导致上肢麻木和疼痛,腰椎结核则可能引起下肢疼痛。在椎体前方形成的脓肿,尤其是在较为消瘦的患者身上,有时可在腹部触摸到包块。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三、与脊柱肿瘤的区别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恶性肿瘤会破坏椎体边缘并呈膨胀性生长,通常伴有周围软组织的增生。而脊柱结核则会形成脓肿和脓液,并沿着腰大肌向下流注,形成所谓的“寒性脓肿”,这些脓肿并不直接对应于脊柱结核的部位,甚至可能流注到髂窝。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的脊柱结核还可能形成窦道,即皮肤下的脓肿穿破肌肉和皮肤,形成排脓通道,这在脊柱肿瘤中是不会出现的现象。
另外,脊柱肿瘤的疼痛多在夜间加重,且无午后低热和夜间盗汗等症状。对于椎体破坏原因的鉴别诊断,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和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菌素试验、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等)。
四、治疗策略
脊柱结核的治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核心,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这些药物,并在手术前后继续用药。虽然化学药物治疗是首要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仅依靠药物可能难以控制病情,此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病灶清除、脓肿引流和死骨刮除等。手术后,还需继续进行正规的化学药物治疗,以彻底清除病灶。
脊柱结核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患者需遵循医嘱,按照疗程规律服药,避免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通常为六个月至一年,甚至更长,具体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及药物的敏感性。在此期间,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