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庆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智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疾病,常在中老年人群中悄然发生。它如同一位静悄悄的杀手,悄无声息地削弱着骨骼的强度,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更是对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成因与症状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主要源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强度下降。当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在承受轻微外力(如跌倒、弯腰、咳嗽、打喷嚏等)时,极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不仅会导致剧烈的腰背部疼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疼痛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最显著的症状之一。患者往往会在体位转换(如从坐位改为躺下、翻身起床等)时感到疼痛加剧。此外,新发生的骨折还可能伴随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疼痛可能向两侧季肋部、前胸、腹部和腹股沟放射。在严重情况下,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和马尾神经,导致下肢麻木、疼痛或无力,甚至影响膀胱和直肠的功能。
二、诊断方法
对于疑似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及时的诊断至关重要。X线片是初步诊断的常用手段,它能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存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X线片上可能无法观察到明显的骨折线,这可能是由于骨微结构破坏所致。此时,磁共振检查(MRI)便成为了一种更为敏感的诊断工具。MRI不仅能发现微小的骨折线,还能区分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对于无法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如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幽闭恐惧症等),核素全身骨扫描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它能够通过检测骨骼的代谢活性变化,间接反映骨折的存在。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三、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应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即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这一根本病因。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佩戴腰围或支具、口服消炎止痛药和镇静药等。然而,保守治疗存在诸多弊端,如长期卧床易导致骨密度下降、压疮、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疼痛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以微创为主,主要包括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患者可在佩戴腰围或支具的情况下早期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对于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出凝血异常、意识模糊或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应继续采用保守治疗。
四、预防与管理
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的骨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预防。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此外,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规律锻炼、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已发生骨折的患者,除了治疗骨折本身之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未来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