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载于中国环境APP
原标题:环保机构调查外卖平台“无需餐具”落实,这次如何?
作者:中环报记者董亚楠
动动手指、点份外卖,已成为很多人快速用餐的方式。随着外卖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卖塑料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成为社会环境的负担。
为推动行业源头减塑,外卖平台开始增设“无需餐具”的选项,其减碳效果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环保机构“摆脱塑缚”从2021年开始发起外卖平台**“无需餐具”落实情况调查**,今年7月到8月底,“摆脱塑缚”再次组织**“千人环保调查”**,同时携手多家环保组织开展“寻找100个点外卖无需餐具的人”社媒环保小实验活动。
图 | 摆脱塑缚
今年的调研相比以往,有何新发现?
01
监督平台落实,让消费者的环保诉求被重视
“‘无需餐具’的落实是对消费者减塑意识的正向回应,如果落实得好,消费者很可能通过长期自备餐具逐渐减少对一次性的依赖,有助于建立之后对可重用餐盒的接受度,从而推进外卖减塑的正向发展。”
“摆脱塑缚”外卖减塑项目经理韩文慧告诉记者,他们连续多年关注外卖平台“无需餐具”落实情况,目的就是让消费者意识到自身环保诉求被重视,让外卖平台和商家意识到落实无需餐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据了解,和以往单纯的问卷调查形式相比,今年增加了“寻找100个点外卖无需餐具的人”志愿者征集活动,活动全程都在社交媒体上进行。鼓励每一位参与者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点外卖是否收到餐具的结果,并@商家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带#无需餐具我是认真的#话题,进行发布。
图 | 摆脱塑缚
“通过这种短时间较为密集的公开喊话形式,利于增加消费者重视外卖平台‘无需餐具’落实与否的发声,从而促使更多消费者看见并发声监督,促使商家积极落实。”韩文慧说。
今年组织的“千人环保调查”在调研城市方面,相比以往更有典型、针对性,受访者主要分布在深圳(31.6%)、成都(30.7%)和广州(30.7%)3个城市。韩文慧告诉记者,他们对全国外卖相关的减塑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与外卖一次性餐具减量相关的政策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既明确不得主动提供餐具又有罚则的;第二类是明确不得主动提供餐具但是没有罚则的;第三类是没有明确不得主动提供餐具且没有罚则的。
所以,他们结合不同城市的外卖订单量情况,在订单量前十的城市中选择了深圳、成都和广州,这三个城市的外卖一次性餐具政策与上述三类政策分别对应,且《深圳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餐具”。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对比这三个城市无需餐具落实情况的调研结果,了解不同的政策是否会对消费者‘无需餐具’选择、无需餐具订单量占比以及无需餐具的落实等产生影响。”韩文慧说。
02
对政策了解程度地区差异大,反馈渠道仍待完善
“千人环保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韩文慧告诉记者,在去除数据冲突及近一个月未点过外卖的用户问卷后,他们最终回收 1529 份有效问卷 。
调研结果显示,有50.1%的消费者遇到过选择了“无需餐具”但仍配送餐具的情况,相比去年(65.7%)有所降低。但有超八成的消费者表示,对这种情况没有进行反馈或投诉。“这反映了现有反馈渠道无法带给消费者满意体验,可能是反馈渠道不明确,或反馈后不能得到改善造成的,平台应加强优化。”韩文慧说。
有 62.6%的消费者认为一次性餐具收费会影响其对无需餐具的选择。团队对其中351 份填写了餐具收费金额的问卷进行收集,取平均数得到的结果为 1.18 元,说明如果一次性餐具收费超过1元,可能会促使更多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
另外,有**50.8%**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本地外卖餐饮配送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政策。 其中,深圳受访者了解当地有关政策的比例最高(51.9%),成都、广州消费者对政策了解程度与深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成都仅25.2%,广州32.6%)。
“这与深圳明确‘不得免费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政策有关。相比其他城市,深圳的外卖商家在点餐页面(非结算页面)设置餐具选项的比例更高,选项中也包含对政策的解释。” 韩文慧表示,**在不了解政策的受访者中,有80.2%选择“希望了解”,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相关减塑政策的关注度较高。**而且,在了解所在城市一次性餐具相关政策的消费者中,外卖点无需餐具的消费者占比69.6%,说明对相关政策宣传利于推动无需餐具的落实。
而在“寻找100个点外卖无需餐具的人”实验活动中,参与用户在全国都有分布,反映平台的问题更加具体。据结果反馈,团队发现**“无需餐具”落实比例仅 36%,且包含很多知名连锁品牌,有待进一步提升。**
而且,多位参与者表示在商家页面错选“选择餐具”后进行更正,收到的纸质小票上仍出现用户需要餐具的信息,表示平台未对消费者两次不同选择进行确认。
图 | 大山谷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结果反馈商家和消费者对于“吸管是否属于餐具”之间还存在认知偏差,平台有待进一步明确。
03
是否包括吸管有待明确,平台功能和规则仍需进一步优化
调研中,一些商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之前顾客选择“无需餐具”后没有收到吸管,给了差评,因为认为餐具仅包括筷子、叉勺,而吸管不属于餐具。所以,新茶饮品牌为避免此类差评,会为所有订单都提供一次性吸管。
据了解,目前美团在支付宝平台上线的小程序,下单页面在“无需餐具”中有解释餐具种类有“筷子、调羹、叉子、刀”,但并不包括吸管,而美团APP和微信小程序暂无解释。从各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及其他政策文件也均未明确将吸管分类为餐具。
图 | 新民网
在解决吸管是否属于餐具,茶饮品牌是否该给无需餐具的顾客提供吸管问题上,韩文慧认为从各地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对于减少餐饮外卖领域一次性塑料污染的重视,包括禁止不可降解吸管、设定一次性餐具消耗强度下降目标等。
所以,平台应优化餐具选项机制,如饮品商家的下单页面,将“是否需要吸管”设置为必选项,试图减少消费者疑惑;或将吸管直接纳入餐具范围并进行提示,以推动公众绿色消费。在现阶段平台优化前,消费者可以在选“无需餐具”后,在备注中再次注明不需要吸管,向商家明确要求。
摆脱塑缚外卖减塑项目经理丁奕认为,餐饮品牌还可根据品类设置更具体的餐具选项,如是否需要手套等。
针对此次千人调研与大众参与的实验结果,丁奕还建议外卖平台在消费者端应优化餐具确认机制,增设方便快捷的“无需餐具”订单反馈渠道,以帮助平台明确“无需餐具”的落实情况;对餐饮商家发布“无需餐具”指引,奖励“无需餐具”落实到位的商家;同时,可为商家提供“无需餐具”订单差评申诉快捷通道,减少商家处理误点无需餐具导致的差评的时间成本,为商家放心执行消费者“无需餐具”要求提供支持和保障。
“‘无需餐具’是外卖减塑的抓手也是起点,要切实发挥该功能的作用,需平台、商家、消费者的诸多努力与配合。”韩文慧表示,接下来,会进一步推动外卖平台对“无需餐具”功能和平台规则的优化,识别餐饮商家在执行上的痛点难点,赋能商家更好地落实无需餐具。
此外,在推动外卖塑料包装源头减量方面,还会探索重复使用模式在校园、园区等合适场景的优先落地,进一步将外卖与一次性“解绑”。还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链接资源、倡导公众的优势,继续进行绿色消费、减塑生活的宣传。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原报道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