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元新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宋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肠瘘是指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之间存在的病理性通道,肠内容物经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外,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及营养不良等改变。一般分为肠内瘘和肠外瘘。
一、什么是肠内瘘和肠外瘘?
消化液或肠内容物漏到体表外,叫肠外瘘。在临床中,肠外瘘比较常见。
消化液或肠内容物漏到其他空腔脏器内,叫肠内瘘。比如小肠内容物漏到膀胱中,叫小肠膀胱瘘;直肠内容物漏到阴道中,叫直肠阴道瘘;肠道之间也可以形成内瘘,比如小肠跟结肠之间形成内瘘,叫小肠结肠瘘。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手术是肠瘘最常见的原因,它作为一种手术并发症,可以说是外科医生的一个噩梦。常见于胃肠道手术中肠壁缝合不佳的情形,导致缝合区域发生消化液或肠内容物的泄漏,这些液体可能通过腹腔引流管流出体外,或在手术切口处外溢粪便或消化液,其症状显著且易于识别。
肠内瘘比较少见,一般发生在肠道本身病变的情况下,比如肠结核、肠肿瘤、放射性肠损伤、炎症性肠病、腹腔脓肿、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等。
随着盆腔肿瘤放疗的广泛应用,针对晚期肿瘤患者,该治疗手段显著延长了生存期。然而,部分患者因小肠粘连等复杂情况,放疗可能引发肠壁受损、组织缺血及纤维化,进而诱发肠壁穿孔、坏死,最终演变为瘘管形成,此现象颇为常见。同样,直肠受损亦能导致瘘管,其中直肠阴道瘘与直肠膀胱瘘尤为多发。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放疗所致的肠瘘通常以肠外瘘为主,但也可见肠内瘘。相较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内瘘,放疗导致的肠内瘘发生率相对较高,特别是高于手术所引起的肠内瘘发生率。
二、肠瘘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肠瘘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尤其是在腹部手术中,术后通常会放置引流管,而肠瘘的症状往往可通过患者的主诉直接反映出来。最常见的主诉包括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肠内容物、消化液或粪便,或者手术切口部位流出上述物质,症状十分明显。
当然,也有一些较小的肠瘘并不表现出上述典型症状,而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若引流不畅则可能导致腹腔积液,对此外科医生需保持高度警觉。有时通过穿刺和引流获取积液,并通过化验证实其为消化液或肠内容物,即可明确诊断。
肠瘘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及脏器功能衰竭等一系列问题,其中营养不良是一个关键问题。其原因有三:一是肠腔连续性受损,影响患者的进食;二是消化液或肠内容物的流失导致营养无法充分吸收;三是腹腔感染状态下机体消耗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易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此外,肠瘘还可能导致贫血。贫血的原因包括手术本身的失血;肠瘘未得到及时引流,消化液在腹腔内腐蚀血管,引起腹腔内出血;以及感染状态下的贫血倾向。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三、确诊肠瘘需要做哪些检查?
腹部手术后,若引流管中出现消化液、肠内容物或粪便,或切口部位有消化液、肠内容物或粪便流出,则可明确诊断为肠瘘。
当然,也会采用一些专业检查来进一步评估,特别是在瘘变为管状或瘘口较小而不明显,仅表现为发热和腹痛时。例如,当引流管靠近瘘口且接近上消化道时,可在瘘管形成的初期口服亚甲蓝,并定时观察其排出时间和量,以此判断瘘口的大小与位置。更为专业的诊断方法是进行造影检查,通过瘘口直接注入造影剂,并同步进行CT扫描,不仅可以显示瘘管的走向,还能观察造影剂进入肠管的情况及其完整性。一旦发现造影剂进入胃肠道,诊断即可确立。
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确认肠瘘的存在,还能确定是否存在脓腔、引流管位置是否恰当、是否具备形成管状瘘的潜力,以及是否有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实现自愈等。此外,它还能帮助识别影响愈合的因素,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持续的影像学评估也是必要的,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