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跃初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秩序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正如马克思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经济形态塑造了各异的国际秩序。从农业社会的帝国秩序,到商业时代以交通要道为核心的秩序,再到工业化时代海洋贸易、工业制造品和能源主导的秩序,如今,我们步入了信息时代,而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深刻地重塑着国际秩序。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对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如果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陷入冲突,未来的世界秩序可能会演变成类似美苏冷战时期核武器威胁下的紧张局势。两国可能会利用各自的人工智能能力,相互构成毁灭性威慑。另一方面,如果双方选择合作,那么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同时共同管控风险,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国际秩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中美围绕人工智能的谈判,如同冷战期间美苏围绕核武器的谈判一样重要。如果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强国不合作,那么对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与核武器相比,人工智能要复杂得多。核武器更多是一种威慑性的武器,放在仓库里,其数量和使用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知的,国际社会也设立了监管机制。而人工智能则不同,它已经深度嵌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所见所闻,到行为举止、饮食起居,几乎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人工智能不再是人类命令的被动生存环境,而是主动塑造人类生存环境的力量,甚至可以被比喻为“人造上帝”。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已经能够扮演类似于“牧羊犬”的角色,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它极有可能超越人类的智慧。
以美国技术大亨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为例,作为一家私人公司,“星链”不具有政府的公共性,马斯克对其拥有绝对权力。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个人,如果不能秉持良好的意图,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此外,《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而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生成文本、图像和视频,还能与人类直接交谈,甚至假装是人类。这使得人工智能赋能的社交媒体已经导致美国传统形式民主的死亡,其他制度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存在太多的“不知道”,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放眼全球,各国对人工智能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不监管,要么是有意识地不监管,要么是不知道如何监管;二是不发展,出于恐惧而选择不发展,但不发展并不意味着不监管。在国际层面,各国都在努力发展人工智能,主要国家都想在该领域占据优势,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几乎只有竞争而缺乏合作。尽管双方就人工智能监管达成了一些共识,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
中国要如何与美国在避免冲突的同时实现合作呢?这不仅取决于主观意志,更取决于实际能力。就像在核武器领域一样,中美认真谈判的前提是双方拥有旗鼓相当的能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中美人工智能的竞争和合作涉及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异和差距问题。竞争意味着两国在同一个赛道上比拼,如果不在同一赛道,就很难说是竞争。同时,差异可以导向合作,就像经济领域的交易,双方通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共赢。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既有差距也有差异,这为两国既竞争又合作提供了空间。
美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技术方面,包括芯片、算力、算法等都领先世界,促使其侧重民生专业用途的人工智能发展,主要目标是商用。然而,美国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存在很大问题,基于人工智能之上的社交媒体使得美国民粹主义泛滥,冲击着现有的制度体系。中国在人脸识别、可视化监控、无人港口、个人信息系统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处于世界前列。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可以学习美国的技术,美国则可以借鉴中国的监管技术和模式。尽管美国从意识形态出发,将中国的人工智能描述为“监管权威主义”,但终有一天,美国需要补上监管的短板。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竞争日益白热化,这一趋势在现实中似乎不可避免。对中国来说,虽然道路艰难漫长,但只要努力前行,就有可能实现赶超的目标。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美两国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彼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共同为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繁荣的世界秩序而努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同时,双方也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以避免其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