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流感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厌食、鼻塞、流鼻涕等。部分病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老弱、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常因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肺炎、中耳炎、鼻炎、心肌炎、雷伊氏综合征等)而危及生命。
疾控中心专家建议,为减少流感带来的风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应加强流感防控,并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接种对象
6月龄以上人群。
优先接种人群:医务人员,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
流感疫苗接种时间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各地在疫苗可及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对10月底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提供免疫服务。同一流感流行季节,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接种后多久起到保护效果?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至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至8月后抗体开始衰减。
接种后是否会有不良反应?
流感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烧灼感等)和全身反应(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等)。通常是轻微的、自限的,一般在1至2天内自行消退,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流感疫苗接种禁忌证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上次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是禁忌证,但应特别注意。
哪些人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前48小时服用过流感抗病毒药物者;
2至4岁患有哮喘的儿童;
因使用药物、HIV感染等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者;
需要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进行密切接触的人群;
孕妇和使用阿司匹林或含有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
有脑脊液渗漏(经口咽、鼻咽部、鼻腔、耳朵等部位)风险的人群(如人工耳蜗植入史等);
因抗病毒药物对流感疫苗中活病毒的影响,考虑不同药物的代谢时间,在接种前48小时使用过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接种前5天使用过帕拉米韦,接种前17天使用过巴洛沙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