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湘绮 李传福
在全球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2024年10月13日,国内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特高压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甘肃段)全线贯通,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半月。
什么是“风光火储一体化”?
“风光火储一体化”是指将风能、太阳能、火力发电和储能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能源供应体系。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类能源的互补优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能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然而,它们也存在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的问题,比如风速和日照强度的波动会影响发电效率。
火力发电:火力发电通常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虽然技术成熟、供电稳定,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可以存储过剩的电能,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不足时释放电能,保证电网的稳定供电。
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的意义
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工程起于甘肃省庆阳市的庆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落点山东泰安市的东平换流站,线路全长926千米。这一工程的全线贯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通过这一工程,可以将甘肃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电力需求较大的山东地区,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优化能源结构:该工程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低碳的方向发展。
支持经济发展: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
实现“双碳”目标:这一工程的建成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技术特点与挑战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输送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然而,这一技术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需要解决长距离输电中的电压稳定问题、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此外,储能系统的集成也是实现“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关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储能技术。
陇东至山东特高压工程的全线贯通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的成就,也为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风光火储一体化”将在我国乃至全球的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