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拿到心脏检查结果后很“头疼”,因为报告上描述心血管的名词“五花八门”:狭窄、硬化、钙化、堵塞……这些毛病究竟是轻是重?该吃药还是手术?这次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狭窄 VS 心肌桥
它们是引发心血管狭窄最常见的两个原因。
狭窄通常指粥样斑块导致的心血管管腔永久性减小,严重时会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和他汀等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CTA和造影是明确狭窄程度的重要方法。当冠脉CTA显示中度以上狭窄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心脏造影,当造影显示狭窄大于75-80%,就需要进行支架等介入治疗。
心肌桥属于心血管先天畸形,是指本应走行于心脏表面(心外膜)的冠状动脉,某一段穿入心肌层,随着心跳被有规律的压缩,引发暂时性管腔减小。
大多数心肌桥不会引起症状,也无需特殊治疗。当心肌桥压迫严重引发缺血症状时,可以选择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当药物无法缓解,外科手术是有效方法。
二、硬化 VS 粥样硬化
硬化是血管老化的表现,全身动脉都可能出现,通常并不伴有血管的狭窄。由于硬化会导致血管阻力增加,是引起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一般通过积极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缓解血管硬化程度。
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的病理改变,是形成斑块、引发冠心病血管狭窄的病理基础。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主要病因。需要根据引发动脉狭窄的轻重来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
三、斑块 VS 钙化
钙化是血管老化的另一种形式,是钙盐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既可出现在心血管粥样斑块上,也可出现在正常老化的动脉上。因此,钙化不一定意味着血管狭窄。
斑块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进一步加重会形成狭窄。如果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会引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死。我们可以将“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看成冠心病的形成过程。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把它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更可以看到更多关于心脏病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