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对心脏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人群而言,秋冬季更是心脏保健的关键时期。随着天气转凉,以下几个生活小细节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心电图 。王畅摄
7天收治了61例心梗患者
据浙江日报潮新闻报道,10月7日至14日,浙江省温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龙湾院区心内科加心脏监护中心7天收治心梗患者61例。
“秋冬季节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疾病会随着季节更替、气温变化,人的血管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浙江省温州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龙湾院区心脏监护中心主任张素勤介绍,进入秋冬交替时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猛然收缩,容易导致血管闭塞,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绝大部分急性心梗病人预警信号是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对疑似急性心梗病人,应及时叫120送医院。”张素勤医生提醒。
健康时报资料图
天气转凉
10个生活细节一定要当心
1、活动四肢再起床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救医学部主任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这就是专家广泛认同的“魔鬼时刻”。晨起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2、洗脸刷牙用温水
洗脸、刷牙最好用温水,以减轻血管刺激;外出要穿得暖,记得戴上帽子和围巾等。
3、晨练不要太剧烈
早晨锻炼不宜过早,建议日出之后再锻炼。为了避免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早饭后1小时内、午饭前1小时内不应安排运动。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不适宜早晨锻炼,应选择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熊露202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建议,早上10点前,避免剧烈运动。
4、秋季进补别大补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没胃口,秋冬很多人开始进补。不过,要注意别吃太饱,而且别太大鱼大肉,还是要注意均衡饮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
健康时报图
5、秋季干燥防便秘
秋冬天气干燥,加之饮水不及时,饮食上荤腥油炸食物摄入增多,膳食纤维的摄入量相对减少,不少人更容易出现便秘。
王立祥医生介绍,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可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建议规律排便,在晨起和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醒自己多饮水。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排便,所以应该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膳食纤维高的水果。主食可以选择一些粗杂粮、全谷物,比如玉米、小米、燕麦、红薯等。
6、外出之前别饮酒
酒精会扩张皮肤的血管,让你感到温暖,但实际上会使你身体重要器官的热量减少,因此,在出门前要避免饮酒。⑥
7、天气冷时别逞强
下雪后,很多人会用雪铲来铲雪;在寒冷天气里,提着重物行走;汽车熄火了帮忙推车,等等。大家可能认为,这些行动不需要很用力,但是,却很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引发猝死。心脏病患者应该避免这些活动。
8、别太劳累少生气
一项刊发于2020年的《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研究就发现,猝死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情绪激动(26%)、劳累(25%)排猝死诱因前两位。⑦秋冬季注意劳逸结合、少生气。
9、饥饱时不洗澡
王立祥提醒,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10、注意规律睡眠
秋季天黑早,要注意早睡早起,规律睡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凌云鹏2020年在接受北京广播电视报采访时指出,通宵不睡或劳作无度,血管壁会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渐渐就会僵化,失去弹性,容易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