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猴痘患者,除临床管理外,心理健康护理同样至关重要。由于猴痘病毒感染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外观的改变以及隔离期间的孤立感,患者常面临焦虑、恐惧、社会污名化等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健康护理应作为整体治疗的一部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情绪,提供心理辅导资源,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减少心理负担,增强其面对疾病的信心,促进全面康复。
1 焦虑和抑郁
WHO建议,尽早识别和评估猴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启动基本的心理社会支持策略和一线干预措施,管理新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1.1 猴痘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
猴痘疫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显著的心理,并带来社会影响,包括:
(1)对疾病或死亡的恐惧,失去生活意义感或信仰的丧失;
(2)与家人分离或进行社区隔离;
(3)与诊断和返回社区相关的污名化;
(4)与疾病相关的瘢痕与残疾(如失明)。
1.2 心理社会支持的实施与重要性
基本的心理社会支持对所有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是护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猴痘患者到达医疗机构时,应告知患者和家属猴痘的相关信息,并鼓励患者和家属保持冷静。此外,还应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的传播方式,并给予有关预防疾病传播的教育。
理想情况下,从疾病开始时起,心理学专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沟通能力良好的护士或心理社会提供者应参与其中,以便为患者在隔离期间提供可能需要的咨询。如无法实现,则应对护士进行培训和监督,使用标准化资源(如WHO的《心理急救》和机构间常设委员会的《基本心理社会技能指南》)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心理支持,具体包括:
(1)评估需求和关注点;
(2)提供不被干扰的、实用的护理和支持;
(3)帮助解决基本需求(食物、水、信息);
(4)鼓励患者和家属充分表达意愿,并倾听他/她们的意见;
(5)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提供疾病状况和治疗计划的准确信息;
(6)帮助患者解决紧迫的需求和关注点,并在需要时协助决策;
(7)安慰患者和家属,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充分告知疾病的预后。
在感染猴痘病毒期间,患者可能存在如孤立感、失去亲人/工作、经济损失和绝望等自残和自杀的风险因素,了解患者有无自残想法或行为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并移除可能导致自残的工具,启动心理社会支持,持续关注患者,在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对于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可提供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原则的简短心理干预、问题管理和放松训练。如无法提供时,可使用远程心理健康支持(如电话/网络等治疗方式)。
如果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在猴痘康复后仍然持续,应考虑其可能存在潜在的焦虑或抑郁障碍,建议患者咨询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并予以持续关注。
2 睡眠问题
WHO建议,心理社会支持策略应作为急性压力背景下睡眠问题管理的一线干预措施。
猴痘住院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因素(如夜间过多的光线和噪音)、焦虑、持续咳嗽、谵妄、躁动或疼痛等症状。如需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应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及早识别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可为患者提供缓解睡眠问题的方法,如睡眠卫生建议(包括避免使用兴奋剂如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等)和压力管理(包括放松技巧和正念练习等)。还可考虑基于CBT原则的心理干预等其他方法。
文章来源:感染e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