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解析

今日科普
每天阅读今日科普,健康更进一步。
收藏

杨红丽 深圳市人民医院 肿瘤放疗科

脑转移瘤,作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癌症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威胁。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你知道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吗?

什么是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是指源自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途径迁移至颅内,进而形成的新的肿瘤病灶。这一过程涵盖了脑实质转移和脑膜转移两种类型,其中脑膜转移相较于脑实质转移较为罕见,但其预后往往更为恶劣。在恶性肿瘤的进展过程中,脑转移瘤的发生率约有20%至40%,尤其以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及结直肠癌等最为常见。

脑转移瘤的症状

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与颅内原发肿瘤具有相似之处,但其具体特征主要取决于肿瘤所侵犯的脑部区域。主要症状囊括了以头疼、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为典型表现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一系列特定的局限性神经症状与体征,如精神状态的变化、癫痫发作、感觉异常、运动功能损害、失语、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对于小脑转移瘤而言,其临床表现则呈现出更为多样的特点,可能涉及眼球震颤、协调运动障碍、肌张力减退、行走困难及步态不稳等。

脑膜转移的典型特征为剧烈头痛,这种痛感可能遍及整个头部,呈现为胀痛或跳痛,且常伴随恶心、呕吐、复视及视力模糊等并发症状。少数病例中,患者可能面临失明及颅神经麻痹的严重后果,眼底检查进一步揭示出视乳头水肿乃至出血的病理变化。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类似脑膜炎的体征,如脑膜刺激征和颈项强直,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意识障碍,尽管肢体运动障碍相对较为罕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全身药物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典型脑膜刺激征的病例数量有所降低,而头晕则逐渐成为更为普遍的临床表现。

脑转移瘤的治疗原则:

脑转移瘤的治疗需依赖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以及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MDT)的紧密协作。这一过程严格遵循循证医学证据,致力于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OS),并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

当前,针对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放疗、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其中,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肿瘤部位,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的杀灭,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定位准确、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中。

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全脑放射治疗( WBRT)

全脑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粒子束,对大脑进行全面而均匀的照射,旨在消灭或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减轻脑转移瘤患者的肿瘤负担的治疗方法。

在全脑放疗的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以及容积调强放疗(VAMT)。治疗周期通常为2至3周,期间患者需要每周5天,每天接受一次放射治疗,以确保有效控制脑转移瘤的生长,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多发脑转移瘤的患者,特别是当转移灶数量众多(常超过5个),且大小、位置各异,难以通过手术一一切除的复杂情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脑放射治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健康脑组织造成一定的辐射伤害,可能引发患者出现疲劳、头痛、脱发等短期副作用,以及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长期影响。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预期治疗效果,以平衡治疗效益与潜在风险。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SRS/SRT是一种采用高精度高能X射线或其他粒子束,针对患者脑部特定肿瘤区域实施单次/分次大剂量照射的照射疗法。该技术将来自多个方向的射线聚焦于肿瘤之上,形成高剂量放射区域,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实现立SRS/SRT的技术多种多样,包括伽马刀(gamma knife)、射波刀(cyber knife)以及X线直线加速器等。与全脑放射治疗相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其单次或数次治疗即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缓解患者症状、提升生存质量的显著优势脱颖而出。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数量有限(通常不超过5个)且直径一般控制在3-5厘米以内的小体积脑转移瘤。对于期望通过非侵入性手段控制肿瘤生长,同时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患者而言,SRS/SRT无疑是理想选择。

尽管此疗法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局部水肿及放射性坏死、认知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但立SRS/SRT依然是当前临床治疗小体积脑转移瘤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3、其他放射治疗——质子放射治疗

质子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利用高能质子束对脑转移瘤实施精准照射。此疗法中,质子束在穿透至特定深度时,会集中释放大量能量,精准摧毁肿瘤细胞,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伤害。这一特性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肿瘤负担,还显著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强度,尤其适合儿童患者及肿瘤邻近重要脑部结构的患者。

相较于其他放疗方法,质子放射治疗虽同样可能引发患者疲劳、头痛、恶心等短期不适,但在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长期副作用方面,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风险显著降低。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1、颅内寡转移瘤

颅内寡转移通常指存在1-4个脑转移瘤病灶,这类肿瘤往往体积较小、边界明确且易于定位。因此,在治疗上,以精准放疗为特点的SRS/SRT成为首选方案。当肿瘤体积处于一定范围内时,SRS/SRT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2、多发脑转移瘤

多发脑转移瘤则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脑部形成多个转移灶的情况。这些转移瘤通常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上,通常需要采用更为全面的放射治疗方法,即WBRT。WBRT通过照射整个大脑,有效控制多个转移灶的生长。对于多发但数量较少或伴有较大转移瘤的患者,医护人员可能会在全脑放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SRT以提高疗效。而对于病情复杂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SRT与WBRT的结合,则可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脑转移瘤手术后辅助放疗

所有脑转移瘤术后患者均适宜接受放射治疗。鉴于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率至少高达50%,历史上常将WBRT用作切除术后的常规治疗手段。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已明确表明,与单纯手术相比,WBRT能够显著降低局部复发、远处颅内复发及神经系统死亡的风险。然而近年来脑转移瘤管理策略正逐渐趋向于更加精准的局部治疗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与WBRT相关的神经认知毒性潜在风险。与WBRT相比,局灶性治疗手段,如术后SRS或针对瘤床复发的挽救性SRS,与更长的无神经认知恶化生存期及更低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总体风险密切相关

在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这一手段通过运用高能射线精准地消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挑选适宜的治疗方案,方能有效遏制脑转移瘤的蔓延,从而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