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科幻协会:
重庆大学科幻协会,
成立于2015年4月2日(没错,这个日期就是这么科幻!)
成立以来发展迅速,
短短数年先后涌出白贲、张琛等科幻作者,
并获得第29届银河奖最佳科幻团体奖。
/
马平川
重庆大学14级本科生
重大幻协创始成员
16-17年间担任社团社长
✨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社团的?为什么加入社团?在社团里您收获了什么?
马平川:因为入坑科幻很早,而初高中时身边同学喜欢科幻的人又并不算太多,所以我很早就有考虑过等读了大学一定要找到组织。不过还没等到进大学,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在科幻世界的贴吧发帖提到自己被重大录取了,没想到很快就有重大的学长给了我一个群号,所以我也算是在入学前就提前入社了,不过当时我们社团还没有正式成立,还处于筹备阶段,后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总算是把组织给建立起来了。有什么收获呢,其实也不太好说,没人说得清如果自己不怎么怎么样,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社团我结识了很多的同好,也发展了不少友谊,这个肯定是在社团之外很难获得的。
高校科幻:您参过哪些科幻活动?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马平川:校外的活动其实参加得并不多,参加的比较正式的活动就是某届在成都的星云奖了,不过那时候社团还没发展到能拿奖的程度,也就是社团的几个人一起过去凑凑热闹,嘿嘿。其他嘛就只有线上水群,再私下和其他社团约点小聚会啦,总的来看还真没太多的相关经历(毕竟刚读大学那几年国内科幻的大环境也还没达到现在这么火爆啦,而后来星云奖来重庆办了两届我又刚好已经毕业了,深深的绝望.jpg),经历不多,对我有影响啥的也谈不上。
高校科幻:作为社团负责人和资深成员,在社团这几年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马平川:当然是一堆社团的盆友们在一起吃喝玩乐啦!甚至我在毕业后也回学校去参加过一些小活动,想起来能和隔了几届的社员们在一起玩得很嗨确实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本来我也还很年轻,嗯)。
高校科幻:在科幻之外,社团是否也在进行着奇幻,推理,武侠等类型文学的创作与研究等相关活动?
马平川:我们的社团群和很多的科幻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科幻什么都聊,不过社团的活动主要还是围绕科幻展开,奇幻偶有涉及,武侠、推理确实没有什么交集,但是随着社团杰出成员白贲随手写了一篇武侠小说就顺利发表还入选了2019年的武侠小说年选后,社团内也小小掀起了一阵武侠的热潮(白****!)。除开文学方面,我们社团和学校的天文社走得很近,对外也经常以基友社团互称,甚至于两个社团好几届的管理层都有很多的交集(互相卧底?),在校内每年基本上也都会办一次“天文科幻夜”的活动,这个活动现在也算是成了两个社团合作的一个传统活动了。
高校科幻:当社长是一直都有的想法吗?当社长的这一年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马平川:算是吧,毕竟本身是一个比较铁的科幻迷,加上社团的成立也几乎全程参与,中间经历了很多的曲折,所以对社团也非常有感情,自然也希望把社长的职责承担起来,可能主动去当社长就有一些想自己带自己的孩子的那种感觉?当社长的体会的话,可能就是发现自己居然能够做到很多曾经的自己从来不曾想到过的事情,挺有成就感的。
高校科幻:我了解到贵社团非常年轻,但发展迅速,这离不开社团负责人的先进办社理念,您在管理社团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马平川:我觉得,一个社团要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谋求进步时量力而行。首先从科幻社团的角度来看,学校里无非就三类人:第一类是本身对科幻很感兴趣,同时有比较强烈的寻找组织的欲望的人,这样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会很主动地想要加入科幻协会的人,同时也会是社团内最活跃的一部分人,这类人将决定社团内部的整体氛围;第二类就是对科幻感兴趣,但是没有太强烈的和其他人交流科幻的欲望,或者是没接触过科幻,但是通过一定的了解会喜欢上科幻的人,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社团的管理者们向前者展示出社团的氛围,向后者安利科幻的魅力,方能让他们成为社团比较活跃的一部分,这类人将决定社团的规模和活动效果,毕竟第一类人永远是极少数,不足以支撑起较大的社团;第三类人就是彻彻底底的路人,要么不喜欢群体活动,要么对科幻完全无感,这类人和科幻社团基本上不会产生太多交集,但是社团在校内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取决于第三类人对社团的评价。
那么量力而行就很好理解了,如果社团管理层的力量十分微弱,甚至于某些只有社长在做事的社团,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团结好第一类人,如果唯一的社长把重心放在发展第二类人或者向第三类人宣传社团身上,可能会造成第一类人的归属感慢慢丢失,毕竟社长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话大概率第二年也只剩下极个别对科幻有足够热情的人接过社长的位置继续勉强地维系社团的生存。
如果说社团已经初具规模,或者虽然没有太好的发展体系or规划,但是有较多的充满热情的骨干成员,那么社团的重心就可以转移一部分到发展第二类的人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社团永远不要脱离最核心的科幻迷群体,毕竟办社团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让科幻迷们有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当然国内少部分科幻协会并不是兴趣类社团,我的经验就可能不太适用),一旦最核心的成员都逐渐游离于社团,那么发展“科幻协会迷”或者“潜在科幻迷”的任务也就很难执行下去了。
那么哪一类人更加适合当社长呢?其实这两类人都OK,无论是因为本身对科幻的喜爱而热衷于科幻协会,还是圈外人被协会的氛围所吸引而对社团产生感情,只要对协会有感情,再加上责任心和一定的能力,都可以很出色地完成社团社长的使命。在我看来,热情、责任心、能力三者权重依次递减。
当社团可以很好地团结最具有热情的科幻迷,同时能够有效发展许多人也成为稳定的社团成员甚至是核心成员时,那么社团就可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了,要成为校内的“知名社团”或者评先评优什么的,就需要让本来对科幻不感兴趣的第三类人也认可这个社团,不过这一步要怎么做,说实话我们社团也才刚刚进入这个进程中,并不能提供什么经验,基于现实条件,能够完全实现这一步的社团据我所知只有川大科幻协会,不过对其他社团而言,梦想总还是要有的,这应该也是每个高校的科幻社团的终极目标吧——在科幻圈内有一定影响力,在校内也是被大家都认可的重要社团。
梦想很丰满,现实也许很骨感,毕竟社团的发展运气成分也在里面而且还不小,我自己一直觉得十分幸运,社团成立以来一直都不缺对科幻和协会充满热情和归属感的成员,这几年也发掘出了十分有天赋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科幻作者,对于很多科幻协会而言,路还是只能一步一步走的,无论现在发展状况如何,找准自己现在的位置,量力而行,不断努力,社团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在这里也祝愿各高校的科幻社团越办越好!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大家选择性借鉴就OK,也很欢迎大家和我进行讨论,毕竟有思维碰撞才能有更好的想法。
高校科幻:其实之前我有关注贵社团一段时间,还看了你协的创意招新视频,拍这样的视频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马平川:这个嘛,也没考虑太多,也就是几个人坐下来一起讨论想一想,大家想看什么东西,我们就拍什么呗,另外当时拍那个视频本身也不完全是为了招新,也是对社团当时状态的一个记录和对外宣传吧。这里想顺带提一点,社团的很多资料包括社史记录、活动策划、各种资源,对社团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些文件资料一年一年地传递下去,既是给后面人的工作提供一些范例(或者反例),减轻他们因经验不足而四处摸索的负担,也能让后面接棒的同学感受到社团一年一年的传承,让他们一想到自己接手的不仅仅社团本身,还有前人未完的事业,也更加容易燃起新社长心中对社团对科幻的热情吧。(突然中二)
重庆大学科幻协会创意招新视频
高校科幻:在任期间社团与周边其它高校科幻社团的关系如何,平常会进行一些交流活动吗?
马平川:挺多的啊,线上相互水群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线下活动当然也不少,我们社团和地理位置比较近的西大、重邮、川外的幻协经常有线下的聚会,社团办稍微大型一些的活动也会邀请他们来参加(当然他们也不是每次都来,毕竟他们离我们学校都有数个小时的车程),至于更远一些的社团,还是以线上交流为主,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我大一还有大二的暑假,都和其他高校社团约过线下的面基,没记错的话两次都是在成都,当地的几个社团由于地理位置发展得都非常不错,东道主们对大家非常滴热情,那顿时间在成都确实玩得挺开心的,而且那时候我们社团刚刚成立,都还没什么经验,和其他社团负责人的交流确实帮到了我们社团很多,十分感谢他们无私的分享,哦对,还有川大小北门外的那家我们一天去了四五次的蜜雪冰城,祝愿他们的生意依旧兴隆。
高校科幻:据我所知,青年科幻作家白贲就是从贵社走出来的,而也正是他推荐了您来接受采访。您对他社团期间的创作和活动应该有了解吧?除了《十七年》这些已发表的作品,请再推荐一些他的作品吧。
马平川:说到白贲,就不得不谈社团的征文比赛,本来白贲在社团纳新时是没有加入我们社团的,他自己之前对科幻也谈不上特别大的爱好,但是他大二时被我们主办的校内征文比赛所吸引投了一下稿,然后就被我们连蒙带骗拐进了社团,慢慢地成为了社团的核心成员,进入社团后他对科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通过社团有了更多的生活阅历,自然也创作出了比起当初一时兴起的投稿更加高质量的小说,也在全国的科幻圈内崭露头角。在这里讲白贲的故事也是想要表达我前面提到的自己对社团的一个认知——科幻社团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是让一些潜在的科幻迷能够有机会接触科幻,发掘出自己对科幻的爱好,或者展现科幻创作方面的才能,当然这个的前提是社团有能力首先完成自我建设,社团随时都在注销边缘的话可能很难有时间去发展相对边缘一些的社员。但一旦社团到了这个阶段,只要能够发现有天赋的作者,他们和科幻协会肯定是互相成就的,白贲老师通过重大幻协掉进了科幻的坑,那么他本身也就成为了社团未来纳新最好的宣传,同时从社团中走出的成熟作者,也能很好地带动社团内的创作氛围,形成良性循环(找自己社团的老社员来给社员们讲讲课或者当个征文的评委啥的他一定是不好意思拒绝的!)。
回到白贲的作品哈,他的《十七年》最开始是投给我们社团征文的一篇微科幻,后来他又重新构思而写成的一篇短篇小说,投给《科幻世界》发表后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过他的其他作品很多都还处于待发表的状态。要推荐的话,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的一篇未发表的中篇小说,而这篇已经基本预定要组合成长篇的一部分直接出书,所以大家就等着白老师的长篇出版吧,我也是十分很期待他的长篇小说啦,到时候肯定是免不了买买买的,另外对武侠感兴趣的盆友们可以了解一下《竹花》,这篇也是我前面提到过的白贲入选2019武侠年选的作品。
高校科幻:很多科幻征文比赛都提倡所谓的“硬科幻”写作,在您看来写“硬科幻”这样的理念适合在社团去推广吗?
马平川:我觉得不合适,个人看法,所谓的“硬科幻”首先本身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一味追求技术细节或者逻辑严谨有一些背离了小说的本质,小说本身算是虚构文学,而不是科学论文,科幻创作的意义更加重要的还是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与增强大众对科学感性的认知,靠科幻小说学习理论知识也不算是正道。另外,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写作类型,强行写作自己不太擅长的路子反而容易让自己逐渐失去写作的信心,毕竟科幻小说是通俗文学,评判标准应该是读者认为“好看”而不是专业人士认为“合理”,当然后者也是一个评判标准,但是不应该占据太多的权重。
高校科幻:对高校科幻平台和社长专访栏目有什么建议吗?
马平川:说实话,在受邀采访之前我对本平台了解不多,所以没法很具体地针对具体栏目提出建议,不过说到我对平台没什么了解这一点,也意味着平台的知名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考虑一下如何扩大平台的对外宣传,毕竟近几年科幻已经成为十分热门的话题,在年轻人中间也算是比较主流的爱好了,加上高校本来也是科幻迷较为聚集的地方,高校科幻这个平台受众面应该是非常广的(不仅仅是在校学生,有过社团经历的科幻迷应该都会对高校社团有很强烈的认同感),而目前完全聚焦于高校学生的科幻平台确实也不多,可以抓住这个先手优势较快地提升平台的影响力。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马平川:白老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