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医疗问答】肠外营养是如何“直达”人体内的?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策划:中华医学会

审核:于健春 北京协和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直接向人体内输注营养物质,从而为胃肠功能衰竭或严重障碍的患者提供生命支持。这种营养治疗方式绕过了消化系统,可以“直达”人体内。

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包括外周静脉途径和中心静脉途径。经外周静脉途径(导管插入手臂、手背等外周静脉中)行营养支持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操作风险低,但是外周静脉无法耐受高渗溶液(如浓度超过10%的葡萄糖溶液或浓度超过5%的蛋白质溶液等),需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以防止液体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适用于短期或低浓度营养液的输注,因患者的营养需求较难满足,需要家庭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较少选择这种途径。与外周静脉途径相对应的便是中心静脉途径,如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上腔静脉途径,还有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从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其末端可到达中心静脉,就是大家熟知的PICC)途径。PICC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途径,插入风险较低,感染的发生率也较低,可以较长时间留置,适合短期(数周至3个月)输注肠外营养的患者。如果需要长期输注肠外营养液,还可以选择输液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的装置,通过导管连接到中心静脉),可以减少频繁插管的痛苦,患者还可以自行输液,非常适合需要在家中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但这种永久性的中心静脉导管仍存在一些风险,如必须通过穿刺进行操作、使用寿命有限、置入和撤除时需接受手术、费用较高等。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10-24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