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今日霜降!养生牢记“三防三宜”,过好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收藏

今天是霜降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季正式向冬季过渡。霜降时节,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增大。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莹教授介绍,此时养生需做好**“三防三宜”**。

霜降三防

1.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素问》曰:“燥胜则干”,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故而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表现,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脱屑、小便少黄、大便干结等症状。

秋季防燥可多吃秋梨。梨能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咳嗽咳痰者,还可用秋梨与冰糖、金桔煮水同饮,能起到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此外,荸荠、蜂蜜、甘蔗、苹果等食物及麦冬、玉竹、山药、石斛等药食同源药材,都可以有效改善秋燥症状。

2.防秋郁

霜降时节,草木枯黄、落叶落果,自然界一派万物萧瑟之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产生悲伤之情。秋季与五脏中的肺相应,悲和忧尤易伤肺。

因此,深秋季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宣泄积郁之情,可以选择天气晴好时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出门运动、赏叶,能缓解压力、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里提出,秋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乃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乃顺应阳气的舒展,因此,应尽量在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觉。此外,睡午觉对预防“秋郁”也有很大帮助。

3.防秋寒

俗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期,昼夜温差大。因此,要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注意头部、脚部和腹部的保暖,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脚踝是三阴经交汇的地方,寒露时节尤其要避免露脚踝,以防足部或膝关节受凉。可以选择睡前用热水泡脚,有顺畅气血、助眠、排湿的作用。

霜降三宜

1.宜进补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可及时补充夏季的过度消耗,且鸭肉性凉,能滋阴养胃、健脾补虚,适合寒露时节食用。鸭肉的做法以煮食、煎汤或烧菜为宜。

另外,有“神仙之食”美名的山药,也是秋季进补的另一个选择。霜降后人体容易气血两虚,正是食用滋补山药的最佳时节,能健脾益胃、益气养阴。

2.宜运动

秋季山林空气新鲜,此时登高远眺,可舒畅肺气、愉悦身心。霜降时节也是秋菊盛开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一同登高赏菊,也可陶冶情操、锻炼身体。

但是,霜降时节运动应适当,不宜过度劳累,不可经常大汗淋漓,谨防伤津耗液、正气亏虚,应以微微出汗为佳。在运动过程中若有出汗的现象,应解开部分衣扣,慢慢降低体温,切勿立即脱掉衣服或冲澡,以免寒湿之邪侵袭。

3.宜收敛

《素问》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处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所谓“养收”,就是要在秋季收敛好自己的精气神,避免脾气焦躁,减少精气耗散,保持心态平和,保养体内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秋气主收,肺主肃降,酸主收敛,有收敛封藏阳气之用,因此适当增酸可防止肺气过旺,达到补肝养肝的作用。在饮食上,可以多吃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等,或食用乌梅、山楂、五味子等中药。

▲指导专家: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朱莹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符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