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细辛的临床应用探讨

科普作品
原创
投稿邮箱:shiheng6285309@163.com
收藏

1. 细辛的功效及应用

细辛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化痰利气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常配伍麻黄、桂枝、桔梗等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以其辛散温解,宣肺平喘,用于治疗风寒犯肺所致的喘咳。此外,细辛还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痰浊阻窍所致的鼻渊、牙痛、头痛、咽疼等疼痛病症。

细辛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肺虚咳喘等证。在《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以其温经通络之功而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痹病;在《金匮要略》中的桂枝加芍药汤,以其辛温解表之功而广泛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在《温病条辨》中的加味四逆散,以其温经活血之功而广泛用于治疗寒凝血瘀的胸痹等证[1]。

2. 细辛给药剂量及影响因素

2.1. 细辛的用量

关于细辛的给药剂量历代医家有着“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2],在2020版《中国药典》细辛用法用量项下规定,细辛的一般口服剂量为1-3克,入散剂的剂量为0.5-1g。然而在临床应用时,使用大剂量的细辛成功救治重症、缓解剧烈疼痛的临床经验报告屡见不鲜。因此在使用细辛时,应以保证药物使用安全和有效为原则,结合病症与用法辩证使用。同时遵循“由小剂量开始,递增”的治法,避免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2. 影响细辛用量的因素

细辛的给药剂量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疾病的性质及轻重、患者体质、配伍药物和剂型及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需辨证用药,才能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2.2.1. 疾病的性质及轻重

疾病的性质及轻重对细辛的用量有显著影响。对轻症者,细辛用量通常不大。例如,在风寒感冒的早期治疗中,可以考虑用少量的细辛与其他解表药物结合,以达到驱散风寒的效果[3]。但对风湿痹痛,寒饮咳喘严重者,则可能需适当加大细辛剂量,加强其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作用。但是在加大剂量的同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同时要严密地观察患者的反应。

2.2.2. 患者体质

患者体质亦为细辛用量之关键。体质健壮的人,药物耐受性比较强,可以适当加大细辛剂量;而体质虚弱,特别是老人、小孩、孕妇和有慢性疾病者,药物耐受性弱,宜降低细辛剂量[4]。比如对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在应用细辛时就应慎重,用量不能过大,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2.2.3. 配伍药物

配伍药物对细辛剂量亦有影响。细辛经常与其他中草药一同使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对细辛的疗效和剂量产生影响。比如细辛配麻黄,能加强发散风寒之效,在风寒感冒重症的治疗中,可以适当加大细辛剂量。但细辛配五味子,在治疗寒饮咳喘中,因五味子有收敛之功,可以适当降低细辛剂量,以免过散伤正。

2.2.4. 剂型及给药途径

剂型及给药途径亦影响细辛剂量。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的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都不相同,从而在剂量上也有差别。通常情况下,细辛在汤剂中的使用量比较大,而在丸剂和散剂中的用量则相对较少。另外,细辛外用剂量比较大,但需注意避免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3. 细辛毒性古今之辨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以其毒性而被历代医家所关注。细辛有小毒,《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大毒,久服利血气,轻身益气”,《本草汇言》载其“久服去风热、止咳嗽”[5]。《本草汇言》所载:“细辛性大毒,有小毒,久服则损人之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辛有小毒,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木脂素、黄酮、甾体、多糖和挥发油等,毒性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肾脏和肝脏方面,此外还可能带来致畸和致癌等副作用。虽然细辛有一定的毒性,但其毒性为其抗炎、镇痛作用的1/10~1/4,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并未见其导致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使用细辛时,应严格按照其使用剂量及适应证使用,若用量过大可导致中毒。

4. 细辛临床使用注意

《神农本草经》将细辛列为上品,也明确指出“细辛,性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热、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等。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但细辛应用过多可导致中毒反应,以头痛,呕吐,烦躁,多汗,颈项强直,口渴,体温和血压升高等为主,瞳孔稍有散大,面红,重者有牙关紧闭,痉挛,角弓反张,所以,细辛的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切忌过量[6]。

阴虚阳亢的头痛和肺燥伤阴的干咳患者忌食。细辛性温味辛,有发散风寒,祛风止痛通窍的作用。而对阴虚阳亢型头痛患者来说,其机体内阴液缺乏,阳气比较偏亢盛,用细辛等温热之品可进一步加剧阴虚阳亢之证,致使头痛加剧。同理肺燥伤阴燥咳,肺阴亏虚、虚热内蕴,用细辛则肺燥加重、燥咳加剧。再者细辛忌藜芦,在中药的配伍中,存在着严格的禁忌,在“十八反”文献中,明确提到“诸参辛芍叛藜芦”。细辛是辛味的药物,与藜芦一同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所以在临床用药中,一定要严格遵循中药的配伍禁忌,以免发生不恰当的配伍。另外孕妇要谨慎使用细辛。尽管细辛在孕妇中的作用至今仍无明确结论,但因其有一定毒性,为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孕妇应该谨慎使用。必要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严格掌握用量。

5. 结语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细辛药理作用、毒理机制及合理剂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不断提高临床使用规范,使细辛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实惠。与此同时,医师在应用细辛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地积累经验,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准确用药,以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促进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思远,吴巧敏,周雨桐,刘志明,刘如秀.细辛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6(02):83-86.

[2] [2]肖佳娜.浅析细辛剂量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09-111.

[3]陈艳,于佳,张宁,李广松,王欣欣,阮婧华,李玲.中药细辛临床处方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6):1-5.

[4]刘美婷,王连嵋,孟晶,郑宝鑫,秦莎莎,梁爱华.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0):224-234.

[5]刘美婷,王连嵋,孟晶,等.细辛的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0):224-234.DOI:10.13422/j.cnki.syfjx.20230828.

[6]梁玮钰,吕翠霞.《伤寒杂病论》细辛配伍与减毒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04):414-418.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23.04.006.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