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日前,一对夜爬秦岭冰晶顶的年轻情侣因失温遇难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同样有人在冰晶顶失温遇难。
那么,失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致命?夏季也会失温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危险的失温!
什么是失温?
失温又称为低体温症、低温症。低体温症,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症状和体征。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系统,使机体的产热、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将身体核心温度维持在37℃左右。当机体的产热低于散热时,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体温过低,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代谢反应难以正常进行,导致人体功能紊乱,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为何会出现失温情况?
失温症主要有原因包括:
环境因素: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是引起失温症最常见的原因。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热减少而散热过程增加。
个体因素:老年、幼儿、精神障碍,行为不便、极度疲乏、酗酒等情况下的穿衣过少。
药物因素:麻醉、抗抑郁药、抗甲状腺药、治低血糖的药物、镇静剂等,都会降低热能产生。
失温有哪些不同阶段?
失温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一般会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
轻度失温(体温 32℃~35℃):患者此时体温下降,同时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语言不清、记忆力减退、脉搏减缓等症状,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排尿增多。
中度失温(体温 28℃~32℃):随着热量继续流失,患者肌肉不协调更明显,行动更迟缓、困难,常表现为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脸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颜色变蓝,部分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重度失温(体温 28℃ 以下):在此阶段人体温度严重降低,情况也最危急。患者会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表现为肌肉僵硬、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如果不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随时会面临心肺衰竭死亡的危险。
失温的人会脱掉衣服?
在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里,小女孩到了最后不仅不觉得冷,反而觉得温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因失温现象遇难的人,在遇难前他们基本上都不会觉得冷,而是会觉得很热,从而脱掉自己的衣服。
人在冻死前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会被抑制,全身呈麻痹状态,体温虽然在逐渐下降,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却发出错误的信号“反常热感觉”。
这时候肢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运动释放热量抵御严寒,身体无力时会很冷因为血液正在从四肢回流躯干保护内脏,当四肢冻的麻木时血液会再次回流四肢,内脏处于缺血状态,人体储存内脏最后能量全部释放变成热量。
失温无关季节
提起失温,可能大多人都会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实,在今年的5月、2023年的7月以及2021年的5月,都出现了失温致人死亡的情况。由此可见,失温无关季节,即使在夏季,也有可能造成失温。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如果衣服被水或汗浸透,再遭遇大雨大风天气,水通过热传导会更快将人体温度散发出去,导致热量迅速流失,进而增加失温的风险。
失温应对手册
轻度失温:当感到寒冷、开始颤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体力,并到避风处躲避来减轻风寒效应。
如果衣物潮湿,要立刻脱下,换上干燥衣物,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给脖子、腋窝、腹股沟、脚底等部位进行加温。
缓慢回温后,可以补充一些流质、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巧克力等,让失温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重度失温:千万不能烤火、喝热水,否则复温过快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要用干爽保暖的衣物、睡袋之类裹住身体,立即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