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种各地都流行的豪迈吃法“海鲜大趴”(也有别名叫痛风炸弹),一般是把各种螃蟹、虾炖上一大锅,来个群英荟萃,或是吃原味或是加香辣味,实为节日聚会必备佳品。你能想象出来的海鲜大趴食材有多大?
一只腿够包一顿饺子!
自古以来,天气一凉,吃点螃蟹喝点酒都是一大快事,正如《红楼梦》里黛玉写道:“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著名吃货苏轼曾经遇到过朋友派人送酒、半路洒了的乌龙事故,虽然酒没收到,他还是写了首诗表示感谢,其中有两句:“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意思是,我这左手的螃蟹都准备好了,原本准备右手拿着酒,滋啦一口酒吧嗒一口蟹,这会儿只能闻着菊香,落寞地单吃螃蟹了。
饭点儿发吃!图片:Pixabay
苏轼这句其实是用了东晋毕卓的典故,这位极度爱酒,有句流传千古的经典言论:“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但古人手持其螯用来下酒的基本是河蟹,大小有限,有些“棋子蟹”只用来唆唆味道。如果请出今天这位主角:“巨大拟滨蟹”,这些老饕可能就不太敢单手拿蟹螯了,因为它实在是分!量!十!足!
巨大拟滨蟹(Pseudocarcinus gigas)是世界上6500多种螃蟹里,体型最大的成员之一,最大的雄蟹重达17.6公斤,壳宽46厘米——对比一下,家用的炒菜锅直径通常也才30厘米左右,充分体现了“蟹之大,一锅蒸不下”。
马三立老爷子相声里说的“八斤半重的活螃蟹”倒是有了实体了。图片:きまぐれクックKimagure Cook / youtube
虽然它有个特别的英文名“queen crab”,但国内市面上通常称它为“皇帝蟹”而不是皇后蟹,和名字也很霸气的帝王蟹却并不是同类。帝王蟹是属于歪尾亚目石蟹科的一些物种,最常见的一种,中文正名勘察加拟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虽然名字里也有一个蟹字,但并不是真正的蟹家成员,和寄居蟹的关系更近。帝王蟹和螃蟹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腿只有六条,关节连接处向后弯,活动起来比螃蟹缓慢;而螃蟹有八条腿,关节连接处往前弯,能够在沙子上chua chua地移动。
帝王蟹看上去也颇为凶残。图片: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
巨大拟滨蟹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大陆架海域里,12~14°C的水温是它们觉得最舒适的温度。从20到8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主要栖息深度在200米左右,雄性的活动范围通常比雌性更大。能够将身躯长到如此庞大,所花费的年头也确实不短。2012年,英国一家水族馆从澳大利亚渔民手中购入了一只重约6.75公斤的巨大拟滨蟹,挽救了它的下锅命运,这只蟹尚是“少年期”,等它成年体重至少还会翻一番。
近距离观看巨大拟滨蟹,你也能充分感受到它被命名为“皇帝”的威风之处。在它魁梧的身体上,覆盖着不需要做熟就已经是红色的外壳,蟹腿和腹部是黄白色的,蟹螯尖和蟹腿爪尖则是对比鲜明的黑色,幼年的巨大拟滨蟹螯上会有黄色和红色的斑点,色彩鲜亮夺目。但它们的食物却和壮硕的外表不太相符,通常是行动缓慢的螺类、海星、寄居蟹,或是死鱼之类。
感受一下这威武霸气的外观!图片:Honguyenseo / Wikimedia Commons
结婚,九年等一回
雄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一只比甲壳还长的大号蟹螯,也就是我们吃螃蟹时候俗称的“蟹钳”,另一只蟹钳的大小相对正常。超大号蟹钳有的是右钳,也有的是左钳,很可能是雄蟹互相打斗证明武力的重要工具——捕捞上来的巨大拟滨蟹里有相当一部分雄蟹缺腿少肢,它们也并不介意吃点同类的肉。
雌蟹和雄蟹的对比比较明显,体型只有雄蟹的一半左右,体重一般不超过7公斤,两个蟹钳大小一致。成年雌蟹大约每9年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能进食,会躲到水温更低的区域中节约自身能量。巨大拟滨蟹的交配只能在雌蟹脱去旧壳、新甲壳还比较软的时候迅速进行,人们有时会从捕捞上来的雌蟹腹部发现被雄蟹甲壳磨伤的痕迹。尽管雄蟹的精子可能会在雌蟹体内存活4年,这种“九年等一回”的交配产卵周期还是抑制了它们繁殖的速度。
《火星异种》里的俄罗斯超能力战士,以巨大拟滨蟹为原型,可见其威武的外形给漫画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图片:《火星异种》
每年6月、7月是巨大拟滨蟹的繁殖期,蟹卵孵化时间约为4个月,10-11月蟹苗孵化出后,还将在海洋中漂浮约两个月,躲开其他生物捕食的最终幸存者才能在海底定居。所以,回头看巨大拟滨蟹的一生,会觉得它们长得这么大其实还挺不容易的,还好在它们发育成熟后,庞大的身躯和坚硬的外壳足以让它们在海里几乎没有天敌——除了人类的捕蟹网。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图片:きまぐれクックKimagure Cook / youtube
根据南澳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RDI)的跟踪统计,对巨大拟滨蟹的大规模商业捕捞始于1992年,最高纪录曾达到年捕34.1吨,近年来虽然有所控制,但每年的捕捞量仍然在20吨上下,2018年巨大拟滨蟹的捕捞量为18.1吨。对于生长缓慢的巨大拟滨蟹来说,人类的捕捞对它们的种群数量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过气网红皮皮虾
网络流行语更换过于迅速,导致“皮皮虾,我们走”已经out,但人们并没有忘记皮皮虾饺子、椒盐皮皮虾、生腌皮皮虾的美味。它还有许多别名:虾爬子、濑尿虾、螳螂虾,动物学上一般称之为虾蛄
虽然名字里带虾,身体结构也和我们常吃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差不多,都是壳儿包着虾仁儿,但虾蛄并不是真正的虾,作为口足目的主要物种,它只能算是虾的亲属,二者的一大区别是虾蛄的鳃在腹部,虾的鳃在头部。全世界有大约450种虾蛄,虽然它们在人的餐桌上几乎只有没剥壳和剥壳两种形态,但在海中,也算是“银枪小霸王”一枚。
虾蛄一般以这种形态出现。图片:Pixabay
虾蛄大部分时间都躲在挖出的洞穴里,捕食的时候才出来活动,它们的第二对螯足位于头胸部,是由第2颚足演化而来(所以叫口足目),为了捕食的需要进化为镰刀状或是膨大的棍棒状,或是对猎物来个“黑虎掏心”,或是来个“烈焰红拳”。棍棒状螯足的虾蛄是“拳击高手”,不过这个类型的虾蛄在我国的海鲜市场里不太容易买到,很难实地感受它的威力。它主要捕食蟹、海螺、牡蛎。
浓妆艳抹的蝉形齿指虾蛄。图片: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蝉形齿指虾蛄(Odontodactylus scyllarus),俗称雀尾螳螂虾,能够以约80千米/小时的速度(大约23米/秒)砸碎甲壳,有的虾蛄还曾经打穿过水族馆的玻璃箱。根据计算,在虾蛄发力击打时,瞬时冲击力大小达1500牛顿,即使一击不中,产生的冲击波也足以让猎物昏迷。镰刀状螯足的虾蛄则像螳螂捕食一样,先窥视鱼类是否游入自己的捕食范围,再忽然“双刀”连发,刺中小鱼,用带刺的螯足将鱼撕碎食用。
蝉形齿指虾蛄捶打寄居蟹藏身的螺壳。图片:National Geographic
虾蛄眼睛虽然不太引人注意,却有着动物界里最复杂的视觉系统:每只眼睛都有三个视物区域,达到三重视觉成像的效果。当它们寻找猎物时,两只眼睛可以分别独立移动,来快速锁定猎物的位置。虾蛄眼睛有12至16种感光细胞,人类只有3种,有的虾蛄还能够调整其色觉的灵敏度来适应外界环境。
砂锅大的皮皮虾,怕么?
目前人类发现的体型最大的虾蛄是斑琴虾蛄(Lysiosquillina maculata),体长可以达到40厘米,和两张A4纸连起来的宽度差不多,比成年人小臂还长,普通的也有30厘米左右,单只重约1斤。它们的寿命也是虾蛄里最长的,如果没有人类捕食干扰,可能会超过20年。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们的外壳上有着琴键一样黑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条纹,虾肉上也有,即使做熟了也不会褪去。和色彩斑斓的“雀尾螳螂虾”相比,显得比较单调。
Lysiosquillina属的巨大皮皮虾。图片:Ria Tan / Flickr
斑琴虾蛄由于天性凶猛好斗,市场上通常把它们单只单只地装在大塑料瓶里售卖,避免放在一起发生互殴事件,对商家也是个损失。当然一般一两瓶就够家庭晚餐了。
作为盘中餐的斑琴虾蛄大部分是雄性,因为它们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忠实贯彻者,虽然雄性和雌性身体大小差不多,但雄性虾蛄的镰刀状螯足更发达。两只虾蛄确定关系后就会建造数米深的洞穴,雌性藏在洞里产卵并等待孵化,雄性则负责外出觅食——所以也更容易被人类捕获(听起来有点悲伤)。
感受一下这凶残的体型(和价钱)。图片:小文哥吃吃吃 / bilibili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