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原产中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级别为1级,为恶意入侵类外来物种。19世纪在香港发现,同时由中南半岛蔓延运至云南南部。为农田恶性杂草。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ver3.1)——无危(LC)。以全草入药。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
路畔相逢野草间,外来物种入侵闲。
莫言仅是一株草,转眼能成一片山。
**名 称:**藿香蓟
**拉 丁 名:**Ageratum conyzoides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藿香蓟属Ageratum
**俗 名:**胜红蓟、臭垆草、咸虾花、白花草、白花臭草、白花香草、白毛苦、臭炉草、狗扯尾、广马草、鬼点火、霍香蓟、碱虾花、绿升麻、猫屎草、毛麝香、柠檬菊、脓泡草、七星菊、胜红菊、胜红药、水丁药、牙伙、野棉花、油贴贴草、鱼草、鱼花草、重阳草、白花臭地文、白花臭风草、败酱草、臭风仔、红胜蓟、藿香菊、胜红、牙货、牙闷喊、紫花毛草。
**异 名:Carelia conyzoides、Ageratum ciliare、Ageratum arsenei、Chrysocoma maculata、Ageratum obtusifolium、Eupatorium paleaceum、Ageratum hirtum、Ageratum cordifolium、Ageratum nanum、Alomia microcarpa、Alomia pinetorum 、Ageratum hirsutum、Ageratum microcarpum、Ageratum suffruticosum、Ageratum meridanum、Cacalia mentrasto、Ageratum pinetorum、Ageratum conyzoides f.obtusifolia、Ageratum conyzoides var. pilosum、Ageratum latifolium var. galapageium.
识别特征:
1、株高可达100厘米草本,无明显主根。茎粗壮,基部径可达4毫米,不分枝或分枝,或基部平卧而节常生不定根。全部茎枝淡红色,或上部绿色,被白毛。花
2、叶对生,上部有时互生,中部茎叶卵形至椭圆形,中部叶常较大,有时全株叶小形,先端尖,基部钝或宽楔形,基出三脉或不明显五出脉,叶缘具齿,叶柄两面疏被白色短柔毛且具黄色腺点。
3、顶生4-18个头状花序常成紧密的伞房状花序,花梗被短柔毛,总苞钟状或半球形,宽约5毫米,总苞片2层,长圆形,边缘撕裂,花冠长约2毫米,檐部5裂,白色至淡紫色。瘦果窄楔形,稍弯曲或直,棕黄色至黑褐色,长约2毫米,宽约0.4毫米,表面粗糙,具5锐纵棱,被白色刺状毛,先端平截,周围具5枚鳞片状冠毛,冠毛尖端长芒状,基部扩展成翅,去冠毛可见较窄的白色衣领状环,环中央为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斜截,果脐大,位于斜截面上,周围具隆起的黄色环,中央凹陷,具淡黄色小突起。
**国内产地:**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福建、青海、山东、陕西等地。拍摄于山东省威海市路边。
**国外分布:**原产中南美洲外来物种。作为杂草已广泛分布于非洲全境、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
**生 境:**生于约2800米以下的山谷、山坡、林下、林缘、河边、草地、田边、荒地等地区。
物 候 期: 果期全年。
**危 害:**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原产中南美洲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级别为1级,为恶意入侵类外来物种。19世纪在香港发现,同时由中南半岛蔓延运至云南南部。为农田恶性杂草。常入侵秋田作物,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能产生和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抑制本土植物的生长,常在入侵地形成单优群落,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威胁入侵地生态安全,目前已入侵一些自然保护区。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ver3.1)——无危(LC)。
药用价值:
以全草入药。辛、微苦,凉。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等症。
编辑: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