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音乐与心理健康:旋律的力量

巡航者心理志愿服务站
原创
心理健康科普,心理疾病科普
收藏

引言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传递创作者的心声,也能成为聆听者情绪波动的催化剂。从悠扬的古典交响乐到动感的现代流行音乐,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近年来,随着科学界对音乐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音乐通过其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因素,在人脑中引发对应的情感体验。它能够帮助个体释放内在的积极或消极情感,使精神状态达到和谐与平衡。当人们处于紧张或悲伤的情绪中时,一段合适的音乐可以像一把钥匙,打开内心的枷锁,让情绪得以舒缓。

同样地,在快乐或兴奋的时刻,音乐可以放大这种积极的感觉,加深体验的深度。

音乐的节奏不仅影响情绪体验,还与个体的生理反应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节奏,如2/4拍和3/4拍,会在个体的情绪加工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3/4拍节奏相较于2/4拍能激活更大的感知运动皮层和额顶联合皮层范围,这表明不同节奏型在个体音乐感知加工中的特点。此外,女性比男性在音乐情绪加工中更容易受节奏变化的影响。

音乐的和声复杂性和节奏表达能够区分音乐的情感价值和唤醒水平。节奏表达(如强调和断奏)与生理反应(如呼吸、皮肤电导和心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表明节奏是音乐情绪体验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

音乐治疗在心理健康与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

音乐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中。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言,音乐治疗能够帮助他们改善情感交流能力和社交功能。在治疗物质使用障碍方面,音乐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尽管目前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另外,音乐治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处理行为和发展障碍方面。对于身处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来说,音乐治疗被证明能够有效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水平。

音乐治疗在心理健康问题中的潜在机制

音乐在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中的潜在机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音乐疗法通过积极或被动的方式提供,可以促进个体潜能的发展和/或恢复个体的心理功能,从而改善人际交往、身体和心理功能。音乐疗法不仅涉及向患者播放音乐,而且更加强调患者的积极参与,利用音乐的力量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涉及复杂的神经调节现象,包括不同的大脑半球间、皮层和皮层下脑路径的调节。音乐暴露具有可测量的神经生物学效应,与调节奖励、动机和愉悦感;压力和唤醒;以及免疫系统的系统相关联。音乐疗法还展示了在治疗神经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方面的有希望的效果,其调节机制包括免疫反应、基因表达、神经递质调节和神经回路的调节。

音乐疗法的干预措施基于主动/被动方法(具有关系或康复成分),但也包括音乐聆听。音乐基础干预被认为是旨在提高个人幸福感的活动,其目标是改善个人的情绪和动机,促进社会化,并刺激感官、运动和认知方面。音乐疗法的干预效果与生物标志物和其他方法的机制洞察相结合,有助于阐明音乐疗法干预如何发挥作用,并增强其有效性和普遍性。

音乐在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中的潜在机制包括促进个体潜能的发展、恢复心理功能、改善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调节神经生物学效应以及通过复杂的神经调节现象影响大脑的不同区域。

参考文献:

包国军.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节作用——评《音乐治疗 奏响健康的旋律》[J].中国学校卫生,2020.

陈永琴,张源.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艺术教育,2016.

张海燕,孙纪丽.音乐的治疗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8.

朱雯.音乐与疾病的治疗[J].济宁学院学报,2008.

李立.音乐心理调适的心理效能、机理及形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