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鹅较其它禽类抗病力强,但在做好鹅舍消毒工作基础上,也要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鹅病主要有鹅流感、鹅细小病毒病、鹅痛风、大肠杆菌病、鸭瘟、巴氏杆菌病等。
一、鹅流感
鹅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鹅只发生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的传染病,主要为A型禽流感病毒。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以冬春季最常见。
1.预防。①禁止从疫区引种。正常的引种要做好隔离检疫工作,引进的种鹅隔离观察5~7天,淘汰盲眼、红眼、精神不振、步态不正常、排绿色粪便的个体。②鹅群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种鹅群每年春秋季各接种1次,每次每只接种1~1.5毫升;仔鹅10~15日龄每只首次免疫接种0.5毫升,25~30日龄每只再接种1~1.5毫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③避免鹅、鸭、鸡混养和串栏。④栏舍、场地、水上运动场、用具、孵化设备要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2.治疗。①高免血清疗法:肌肉或皮下注射禽流感高免血清,小鹅每只2毫升、大鹅每只3毫升,对发病初期的病鹅效果显著,见效快;注射高免蛋黄液效果也好,但见效稍慢。②抗生素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和维生素,可缓解症状,减少死亡。③中药疗法:中药煎水给鹅群饮用,对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二、鹅细小病毒病
又称小鹅瘟,是由病毒引起的小鹅的一种急性、亚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出壳后3~25日龄的雏鹅,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患病的雏鹅是主要的传染源,其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消化道传播给健康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却会因各地种鹅产蛋季节、育雏习惯及母鹅群免疫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
1.预防。①成年鹅群。一是在产蛋前5天左右,如仔鹅群已免疫过,每只鹅用5羽份小鹅瘟疫苗进行第2次免疫,保护期可达5个月;如仔鹅群没有免疫过,按常规量免疫,保护期为100天。二是种鹅群在产蛋前,用种鹅活疫苗1羽份皮下或肌肉注射,另一侧肌肉注射小鹅瘟疫苗1羽份,免疫后对15天至5个月内产蛋所孵出的雏鹅具有较高的保护率。三是鹅群仅在产蛋前用种鹅活疫苗免疫1次,在第1次免疫后100~120天用2~5羽份剂量再次免疫,可使雏鹅群的保护期延长3~5个月。②雏鹅群。未经小鹅瘟疫苗免疫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用雏鹅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
2.治疗。各种抗生素对本病均无治疗作用。
三、鸭瘟
本病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毒对热和普通的消毒液都敏感,在1%~3%碱性钠溶液10%~20%漂白粉混悬液和5%甲醇溶液中均能较快死亡。本病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夏之际和秋冬季流行最为产重,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1.预防。①不从疫区引进种鹅或肉鹅,需要引进经严格检疫后再引进。引进的鹅应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经检疫观察无病后,方能混群饲养。②饲养的鹅群不与发生鸭瘟的鸭、鹅接触,避免鹅鸭共养或共同饲用被鸭瘟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尽量少放牧,圈养可以减少感染机会。③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用2%的火碱、0.5%的百毒杀等消毒。④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目前有鸡胚化鸭瘟疫苗和大鹅瘟苗。注意使用鸡胚化鸭瘟疫苗时,剂量应是鸭的5~10倍,种鹅一般按15~20倍接种。
2.治疗。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四、大肠杆菌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药物在短时间内能将其杀死。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也存在于健康鹅和其他禽类的肠道中,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严重寄生虫感染等而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引起感染发病。
1.预防。①消除不良因素。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②免疫接种。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很多,因此应使用多价大肠杆菌苗进行预防。母鹅产蛋前15天,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然后将其所产的蛋留做种用。雏鹅7~10日龄接种,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
2.治疗。可用环丙沙星进行预防和治疗。
五、巴氏杆菌病
鹅巴氏杆菌病又称鹅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对一般的消毒药物敏感,对热抵抗力不强。本病发生后,同种和不同种的畜禽间都可互相传染。本病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传染。
1.预防。使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疫苗,2月龄以上鹅,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只,2次免疫间隔8~10天,免疫效果较好。使用禽崔乱疫苗,肌肉注射1毫升(约含10亿活菌)/只,免疫期可达半年。
2.治疗。通常选用阿米卡星、磺胺噻唑进行治疗,也可选用青霉素、土霉素进行治疗。阿米卡星肌肉注射,用量为20毫克/公斤,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磺胺噻唑粉剂,用量为0.3克/公斤,首量加倍,每天3次,内服时配等量的碳酸氢钠。
六、鹅痛风
本病是由尿酸盐异常蓄积导致的,特点是内脏和骨关节腔出现尿酸盐沉积。
1.病因。日粮中蛋白和嘌呤碱含量过高,以及缺乏维生素;肾功能不全或损害;饲料中含钙或镁过高;某种病毒引起。
2.防治。及时发现并挑出病鹅,多喂些青绿饲料,并在充足饮水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或5%的食用碱,促进体内尿酸盐排出。增加日粮中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含量,供给充足的新鲜青饲料和饮水。配制日粮时,注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2。
调整日粮中矿物质特别是钙和磷的含量。高钙会引起肾脏病和内脏痛风。保持鹅舍及放牧环境的良好,避免氨等有害气体的为害,不用或少用对肾脏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作者 | 广东汕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