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黎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审核:吴 山 广东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红糖姜水、暖宝宝、热水袋是不是您痛经时候的标配,标配抵挡不住了,就靠意志力硬扛,再扛不过去就吃止痛药。但是,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治标又治本呢?中医给您来支招!一、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则是伴随子宫的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颈管狭窄等生殖器官病变。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常见原因有寒凝、肝郁及气血亏虚。一般而言,属寒凝者往往行经前及行经期间小腹冷、痛,重则累及腰骶部,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肝郁者最典型的症状是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伴有乳房胀痛。气血亏虚者常见经前、经后或经期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并可伴有面色苍白、精神倦怠等。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月经期间受寒:如果女性在经期不注意腰、腹、腿部的保暖,受寒后导致盆腔内的血管收缩,血运不畅,不通则痛。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起居生活不规律:平时工作忙碌,劳累,经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不调,引起痛经。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喜食生冷之品:有些年轻女性在月经期间吃生冷之品,如冰激凌、冷饮或一些寒性水果后,导致子宫产生痉挛性收缩,影响经血从子宫内排出,引起痛经。
——自身生理因素:卵巢分泌黄体,黄体分泌孕激素,如果孕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子宫颈强烈收缩,经血流通不畅,子宫里的经血增多,刺激子宫,引起疼痛。——心理因素:紧张、焦虑、多思多虑等女性,易发生痛经。
二、居家缓解痛经小妙招
1.按揉三阴交、地机、合谷
痛经时可以用指腹、勺柄、专用的点穴棒等按揉三阴交、地机、合谷,每穴位按揉15分钟,以出现酸胀感为宜。——三阴交:三阴交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治血之要穴,能调三阴经经气、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正坐或仰卧位,在阴陵泉直下3寸,在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
——合谷:合谷取穴也很简单,将一只手的拇指第1个横纹对准另一只手的虎口,按住,拇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阳明经气血丰盛。按揉合谷穴可以使气血丰盛,促进气血运行,止痛效果较好。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艾灸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肚脐下3寸。取一元硬币大小及厚度的生姜片,在姜片上用针扎孔,将姜片放在关元穴上,用艾炷灸、艾条灸或温灸器灸,灸20分钟左右,感觉到腹部和脚底发热,痛止,瘀血块出。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以上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可先按揉再艾灸,也可先艾灸再按揉。
三、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痛经?
1.注意腹部保暖,少穿或不穿暴露肚脐和腰骶部的衣服
时下正值深秋,寒冷刺激能使子宫及盆腔内血管痉挛而诱发痛经或月经骤停;避免冷水洗头、洗澡、洗脚;不可在室外冰凉的泥地、砖地和水泥地上久坐。
2.精神调养
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引起月经失调,加重经期反应,平时肝火旺盛、脾气暴躁的女性更应注意控制,因痛经与情志不舒关系密切。预防措施之一是多按揉太冲穴。
3.膳食平衡
痛经者在月经来潮前几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吃生冷寒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工作、学习要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但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
温馨提示,如果痛经严重影响生活,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