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做的诗歌《秋词二首》(其一),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自古逢秋悲寂寥”可以说是本诗中最有名的一句,而纵观整个诗坛,伤秋悲秋的诗歌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这其中有何原因呢?我们今天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看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豪”刘禹锡(772年-842年),是唐朝中晚期诗人,河南洛阳人。这首诗创作于其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查询百度可知,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于公元805年被贬为朗州司马。这一事件发生在秋季,具体时间为初秋至深秋之间。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秋季”“被贬”。再加上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秋后问斩”的台词,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这其实是跟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和哲学观念等文化有关。
古代中国讲究“顺天应时”,就是人要尊重生命节奏,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时间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循时而动,以合时宜,并充分利用自然之物,实现自身之圆满。天地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四季更替、草木枯荣,这都是自然界规律的体现。在这种观念下,人类社会也应当与自然界的节奏相协调,赏罚制度也不例外。《礼记·月令》中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的记载,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念:“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同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被贬即为罚,因此更多的出现在秋季。当官员被贬被罚时,大多是一种悲伤、愤懑、委屈、失意的心态,诗歌即心境,再叠加上秋季萧萧落木、万物肃杀的景象,多伤秋悲秋的诗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刘禹锡前后皆有许多著名的悲秋诗词。如:先秦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杜甫767年秋在夔州时所作《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作《赤壁赋》,从客之口中说出的吊古伤今之情感:“壬戌之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当然,除刘禹锡《秋词》外,也有许多著名的赞美秋天的诗词。如: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长安秋望》:“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唐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更有后来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找到了“异二者之为”,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客观事物的好坏而喜而悲,也不因为个人(自己)的境遇的好坏而喜而悲。形容无论面对失败或成功,都保持恒定淡然的心态。更引申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大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崇高思想抱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代社会快节奏下,普通人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从科学角度去认识季节和情绪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做好应对。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秋季来临,白昼渐短,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形势进入季节性调整,北半球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白天接收的太阳辐射不足以弥补夜晚所散发的热量,气温就逐渐降低下来。与此同时,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移南撤,影响我国的暖湿气流已到“强弩之末”,北方聚集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袭扰”,高气压逐渐“接管”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大减弱。于是,白天晴空万里、夜间星斗满天,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更容易出现。冷暖空气的强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势力相当的冷暖空气相遇时,便产生秋雨,而随着冷空气逐渐增强,暖湿气流进一步减弱,就出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因为秋季冷空气过程的持续时间一般为5到6天,连续十场秋雨后已是初冬时节,气温会显著降低,人们需要穿上棉衣来御寒了。
古代的伤秋悲秋之感有一个现代的名字:悲秋综合征。换季是人们的身体对气候最敏感的时候,郁闷的心情也容易趁虚而入。秋天来临,草叶飘零,容易让人产生萧瑟、凄凉之感,人体生物钟也因不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使得情绪与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心理亚健康”一触即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患上“悲秋综合征”。调查显示,约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验,这就是中国常说的“悲秋”。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以改善营养,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要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小睡10到20分钟。积极参加如慢跑、户外散步、跳舞、游泳、练太极拳等体育锻炼。
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的挫折和种种不愉快,更多的保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良好心态,欢乐是自己体验的,良好的情绪是自我创造的,主动地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善于摆脱困境、勇于战胜困难,则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享受宁静与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