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皮肤上出现这种小包,可能不是痘痘,不要再挤了!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相信这种皮肤莫名其妙出现的小“痘痘”,很多人都见过。是不是很有挤的冲动?尤其是看着挤出来白黄色的分泌物慢慢地涌出来,心里别提多爽了......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如果你也经常这样做,快住手,停下来看看!被你当成痘痘一直挤的这种小包很有可能是——表皮样囊肿。

一、表皮样囊肿是怎么出现的?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囊肿,也被称为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等。

表皮样囊肿通常没有什么症状,它们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但以头颈部、躯干、腮腺区附近较为多见。此外,表皮样囊肿还可能出现在手掌、足底、手术创口等部位。颅内和椎管内的表皮样囊肿则较为罕见,通常是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脱离外胚层而闭合时,将皮肤附件包埋在颅内或椎管内形成的。

一般表皮样囊肿的出现,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①在胚胎期,外胚层发育异常可能导致皮肤组织出现囊肿。这种囊肿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局部可有皮肤色素沉着或者色素减退。

②外伤导致皮肤破损时,皮肤防御功能下降,细菌、灰尘等物质易于侵入皮肤内部,形成异物包裹而逐渐发展为囊性病变。此外,皮肤受到外伤还可能导致皮肤组织或异物进入深层皮肤,进而形成囊肿。

③毛囊炎、皮脂腺增生等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导致表皮样囊肿的形成。炎症可能会促进上皮细胞过度生长,进而形成囊性结构。针对当皮肤出现油脂分泌过多但难以排出的情况时,分泌物会堆积在皮脂腺导管中,可能导致皮肤表层出现囊肿。

④异物如线头、发夹等进入皮肤后,会被组织包裹形成异物肉芽肿,进一步发展成囊性结构即表皮样囊肿。

此外,表皮囊肿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家族中有病史的人可能更容易患上表皮样囊肿。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机体其他功能的变化,也可能引发表皮囊肿。

二、发现表皮样囊肿,需要担心吗?

表皮样囊肿呈囊性结构,由一个囊壁和一个囊内容物组成。囊壁通常是皮肤表皮,由两层组成,外层为基底膜,内层为皮脂腺或毛囊等皮肤附属器。

囊内容物通常位于囊肿的中央,是一种干酪样的物质,由角质细胞、细胞碎片和油脂等组成,有时可见钙化现象,这是由于囊肿内钙盐沉积所致。挤过的人应该知道,其中的囊内容物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长在面颈部或影响外观部位的囊肿,如果较大或有颜色、色沉的改变,多少会影响心情,毕竟谁也不想一照镜子就看到它。

不过,表皮样囊肿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且很少恶变,因此病情一般不严重。但如果囊肿反复感染或破溃,可能会导致局部形成慢性炎症,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甚至可能诱发癌变。

三、发现表皮样囊肿,该如何处理?

如果表皮样囊肿体积较小且无症状,可以暂时观察,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平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选择温和不刺激的洗护用品,以减少对囊肿部位的刺激和感染风险。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体育锻炼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囊肿的恢复。

另外,要密切地关注囊肿的变化,如出现增大、疼痛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症状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有继发感染的,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一些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电灼等方式以及手术的方式,一般被用来抑制囊肿病情进展或彻底清除病灶、预防疾病复发。所以如果发现表皮样囊肿,建议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rId5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最后,还有一点要强调,发现表皮样囊肿不要自行挤压。

自行挤压很难做到完全清除囊壁,如果囊壁残留,会导致囊肿复发。挤压过程还可能会引发感染,使炎症扩散,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加剧,甚至可能形成脓肿,加重病情。对于面部等危险三角区的表皮囊肿,如果挤压导致感染逆行扩散至颅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威胁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UpToDate.皮肤良性病变概述.

[2]Trinh C T, Nguyen C H, Chansomphou V, et al. Overview of epidermoid cyst[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open, 2019, 6: 291-301.

作者:红鱼

审核:冯珺 国药同煤总医院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2024-11-12
科普中国俄体镇023
太师级
2024-11-11
老于学科普
庶吉士级
已阅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