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五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期间,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墨迹天气,联合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ARCH)共同主办的2024年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为下一代添蓝”空气-气候-健康科普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作为发言嘉宾,受邀参加了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解读空气、气候与健康议题,公众需要了解的科学事实”**议题,魏科提出,在空气污染治理、气候变化应对的进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享受低碳生活,可以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魏科
我们具体能做些什么?可以从哪里做起呢?跟着添蓝君一起去看看魏科研究员的建议吧!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残酷的现实——去年7月份到今年7月份,这是有人类历史以来最热的13个月,这13个月的温度比工业革命前高出1.6度以上。
注意,这个数值是1.6度以上。《巴黎协定》有一个目标,希望到2100年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并且尽量控制在1.5度以内。过去这13个月,实际上已经突破了1.5度目标,我们已经在体会‘未来’世界是什么样了。其中有一定的特殊性,过去13个月遭遇全球变暖叠加厄尔尼诺事件,让温升超过1.6度,但可能未来,即使没有厄尔尼诺也会超过1.5度。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今年春天到现在,气象灾害几乎没有停过,甚至在我们聊天的时候(编者注:即活动当天),重庆人民还经历着40度以上高温,重庆的小朋友还没有开学,因为太热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全球气候变化已经非常严重了,可以说,已经****进入‘气候危机’时代。
活动现场第二,气候变化会让空气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比如,全球温度越高,对于臭氧浓度的影响就越大,因为臭氧产生过程与温度相关,进而可能会使解决臭氧污染问题变得更加艰巨。
再如,我国PM2.5浓度较高的时段主要是冬季,冬天温度如果一再升高,既会导致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加,还有可能改变天气状况。几个因素叠加,很可能影响针对PM2.5污染的治理行动效果,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此外还有沙尘暴,最近两年沙尘天气明显增多,与我国北部、尤其是蒙古国的生态、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从中大家不难看出,气候通过其他途径影响着我们的空气质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变暖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可能被严重低估了,**现有统计方法并没有把全球变暖的‘威力’**计算出来。
如果把这一部分结果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对于生命健康的影响会显得更加夸张,这也是我们在治理PM2.5和臭氧污染之余更为艰巨的任务。
活动现场
可能很多人说‘我做不到,太难了。’我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从穿衣服开始改变。比如我今天出门,穿了一身随时可以运动的衣服,所以到门口一看时间允许,我就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走到奥森公园,我还能顺着步道一路狂奔。如果大家穿着皮鞋高跟鞋,肯定就没法运动了。所以,选择一套便于运动的衣服,一套可以随时从事低碳活动的衣服,随之就能做更多低碳的事情。这样的小改变,可以改变你的生活,让你变成自己更喜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