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鸟窝(bird nest)”,大多数人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鸟儿睡觉的温暖小窝。不过,实际上鸟窝并不是为鸟睡觉而建造的。
1.鸟窝是用来干吗的?
那么,鸟窝是什么呢?
鸟窝,也就是鸟巢,其实是鸟类主要在繁殖季节建造出来,用来产卵、孵化以及养育幼鸟的。
建造鸟窝的好处有很多。比如,鸟窝建造的位置往往比较巧妙,使得它们难以被天敌发现。一些鸟类会将鸟窝筑在茂密的树枝间,或是隐蔽在石缝中。例如岩燕(Ptyonoprogne rupestris)会选择陡峭的悬崖上的小凹槽来筑巢,能够帮助它们躲避掠食者。它们通常用泥土作为主要的筑巢材料,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小草、羽毛等。
而且,鸟窝的材料和形状还有助于保持温度稳定,帮助幼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例如家燕(Barn Swallow)会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屋檐下,用泥土和干草来建造碗状的窝。泥土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以保持鸟窝内温度相对稳定,既能防止高温过热,又能防止夜间降温过快。
有些鸟类还会构筑坚固的鸟窝,能让鸟蛋和破壳之后的幼鸟在风雨中安然无恙。比如美洲知更鸟(American Robin),它们会用树枝、草和泥土混合建造碗状鸟窝。这种材料组合能够提供坚固的支撑结构,确保鸟窝能承受幼鸟成长过程中体重增加的压力,还可以有效保护幼鸟免受强风和降雨的影响。
2.有没有没有鸟窝的鸟呢?
有,其实还不少。例如,鸨(Otis tarda)一般会只选择在草地上挖一个浅浅的坑,作为产卵和孵化的场所。虽然没有建造鸟窝,但它们通常也会利用周围的植被进行简单覆盖,如干草、树叶等,这样能增加对卵的保温效果,并增强隐蔽性,避免被捕食者发现。[1]
帝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也不建造鸟窝,而是通过把蛋放在成鸟足部和腹部之间下方来孵化。雌企鹅在产卵后会立即将卵移交给雄企鹅,自己则到海洋觅食,留下雄企鹅在繁殖地集体孵化卵,在小企鹅即将孵化之际,带回食物。
还有的鸟自己不建造鸟窝,而是选择把卵下在其他鸟的窝里。那就是“鸠占鹊巢”故事中的“鸠”,也就是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大杜鹃自己不筑巢,而是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里,让其他的鸟帮助自己孵化和育雏。有时大杜鹃幼鸟比寄主父母个头都大了,还会受到照顾。[2]
所以,其实鸟类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建造鸟窝。通常情况下,鸟类在非繁殖季节并不会专门做这个事情。这时候,它们的主要活动是觅食和寻找栖息地。它们会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游荡,以寻找足够的食物来维持能量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鸟类仍需找到安全的地方过夜和躲避危险。它们可能会利用天然的栖息地,如树洞、岩隙、灌木丛等。比如我们在城市中常见的麻雀,它们会选择建筑缝隙、屋檐下以及树枝和灌木丛。这些地方温度较为稳定,可以给予麻雀良好的温暖环境。
3.既然鸟窝不是专门用来睡觉的,那鸟在哪睡觉呢?
大多数鸟倾向于在安全且高处的树枝上过夜。它们站着也能睡着,独特的身体结构能使它们牢牢抓住树枝,保证它们不掉下来。
鸟类的后肢肌肉发达,胫部的一些屈肌能帮助鸟类的脚趾紧握树枝。在鸟类抓握树枝时,由于向下压的体重,屈肌的肌腱会拉紧,使鸟可以自动地紧握树枝,而当鸟抬起身体,跗间关节伸开时,才能使紧握的四趾松开。[3]
鸟类还有着独特的睡眠方式,叫做单半球慢波睡眠(Unihemispheric slow-wave sleep),这使得它们能在警戒状态下休息,一半大脑休息,另一半保持警惕。有的鸟甚至能在飞行时睡觉,比如军舰鸟(Fregata)。
西维森马普鸟类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Ornithology in Seewiesen)的尼尔斯·拉腾伯格(Niels Rattenborg)和他的国际同事们测量了军舰鸟的大脑活动。它们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利用气流滑翔,它们的头部静止不动、停止挥动翅膀。向右转弯时,右眼会维持张开;向左转弯时,左眼会维持张开。同时,脑电图记录到短暂的慢波,这应该是它们在进行半脑睡眠飞行。有时还会进入全脑睡眠飞行状态,此时它们的头下垂并扭转,脑电图记录的电波与在陆地睡眠时的一致,不过该现象出现频率相当低。[4]
参考资料:
[1]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dzw/150448.jhtml
[2]https://tv.cctv.com/2019/09/20/VIDEmo8lQfwTsdhRSCz8xCe0190920.shtml
[3]https://life.scnu.edu.cn/biology/jingpin/dwx/course_learn/chapter_18/chapter_1/learn/default.htm
[4]https://www.cdstm.cn/gallery/hycx/qyzx/202112/t20211202_1060760.html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乌穹(科普创作者)
审核: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