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7%。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根治方法,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在药物治疗期间,许多患者存在认识误区,以致加重病情,甚至带来副作用。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高度个体化的过程,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病年龄、有无认知障碍、经济承受能力等。用药不规范,不仅无法保障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误区一:自我感觉良好,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①有部分患者在感觉症状好转时,自行减少剂量,②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从而减少药物剂量;③效果不理想情况下,自行增加药物剂量;④在没感受到药效时,认为药物无效,就自行停药。
误区二:不规律服药。
忽略或忘记按时服药,经常漏服药物,导致药物血药浓度波动,导致病情不稳定,甚至质疑医生用药方案。
误区三:长期单一用药。
未定期到医院复诊,没有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导致疗效差,甚至出现药物副作用。
误区四:道听途说。
自行更换药物,听说别人吃的药效果好就买来吃,未向医生咨询,不知道帕金森病需要个体化治疗。
误区五:忽视药物副作用。
使用药物前医生告知的风险和警告全忘记,遇到副作用时,不能及时发现,即便出现了也不重视。
误区六:认为只有药物可以治病。
吃药规律,但运动少,沟通少,忽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心理疏导、运动疗法和饮食调整。
误区七:不按照医嘱在特定时间服药。
某些药物的摄入时间有特定的要求,比如司来吉兰、尽量在下午四点前服用,避免影响夜间的睡眠。
误区八:饮食不当,造成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食物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比如多巴丝肼片需要在饭前一小时或者饭后一个半小时服用,避免高蛋白食物与左旋多巴类药物同时服用。
误区九:忽视定期复诊和药物调整。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定期复诊评估,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十:药物和手术对立认识的误区。
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是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
医生提醒:
长沙裕湘医院神经外科成军群主任介绍道:帕金森病个体差异很大,不同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各不相同。同时,帕金森病的病情在不断进展中,处于疾病不同阶段,用药也有所不同。症状加重后自行加药,症状缓解后自行减药,很容易引起“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
一旦诊断帕金森病,应尽早开始治疗,抓住治疗时机,这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成败起关键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早治疗并不是一开始就服复方左旋多巴,更不是过量服用。
早期治疗分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锻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社会及家庭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早期药物治疗一般使用单一药物,也可以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力求达到疗效最佳、维持时间较长而运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治疗目的。
来源:长沙裕湘医院 神经外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