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地球的海洋里,有位探索太空的“小明星”?

大连圣亚海洋科普
原创
致力于海洋极地生物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定期开展多元化海洋科普
收藏

由于斑马鱼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宠。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500个斑马鱼实验室。 斑马鱼也是观赏鱼类,因颜色漂亮,容易饲养,不易生病而受欢迎。

斑马鱼原产于南亚地区的淡水河流、溪流和稻田等水域环境。这些地方水流较为平缓,水温相对稳定,为斑马鱼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斑马鱼集群生活,群体内的成员通过相互撕咬和追逐确定社会等级。等级较高的斑马鱼会在选择产卵位置以及获取食物资源等方面享有特权。

斑马鱼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雌性斑马鱼每次可产下数十到数百枚卵。它们通常将卵产在水生植物或者水底的缝隙之中,卵的孵化速度较快,在适宜的水温下,几天内就可以孵化出幼鱼。幼鱼出生后,成长速度也比较可观。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过程是透明的,这使得科学家可以在不破坏胚胎的情况下,直接观察胚胎内部器官的发育过程,如心脏、神经管等的形成。这为研究人类胚胎发育中的基因调控、细胞分化等过程提供了理想的模型。许多人类疾病在斑马鱼身上有相似的表现。例如,斑马鱼可以被诱导产生类似于人类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症状。通过研究斑马鱼的这些疾病模型,可以更快地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的治疗药物。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模式动物,成鱼体长 3—4cm,幼鱼体长只有 1—2mm,在宝贵的空间站中占用体积很小。”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赵庆顺教授介绍,斑马鱼作为低等脊椎动物的代表,与人类基因同源性达 87%,材料易得、饲养便利,是生理学、生态学、毒理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现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模型创制、基因功能评估、药物筛选、毒性检测以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等不同领域中。此外,斑马鱼还具有较为完善的遗传操作技术,如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是继大鼠、小鼠等哺乳类动物后的第三大实验动物。

2024年11月4日,中国空间站第7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其中,返回的斑马鱼培养水基和在太空中产的卵等实验材料成为“明星”。

太空养鱼显然不是为了水产养殖,是为了通过这项研究,让人类能够在太空驻留更长时间,建立更为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那时,飞向太空的小小斑马鱼便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 袁玉清.飞向太空的斑马鱼[J].动物精灵.

[2]. 许琦敏.搭载斑马鱼金鱼藻,“太空鱼缸”上海造[J].文汇报.

[3]. 张宣.被带入太空的斑马鱼如何助力医学研究[J].新华日报.

[4]. 刘峣.“太空养鱼”有何奥秘[J].人民日报.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太空养鱼重点在于科研探索,为了助力人类能在太空更久驻留,完善太空的生态循环与生命支持系统。斑马鱼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参与到太空实验中,它们的各种表现和相关研究成果,都在为未来太空居住的可行性等方面积累宝贵经验,真可谓是太空探索征程里的小功臣!
2024-11-20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太空养鱼”不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希望,它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食物来源,也为人类研究宇宙生命提供了新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在太空中的餐桌上,将不再只有冷冰冰的太空食品,而是充满着新鲜、美味的食物,而斑马鱼,将会成为人类太空探索的“小明星”!
2024-11-20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斑马鱼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而且它们的身体透明,方便科学家观察,简直是科研的“宠儿”!更重要的是,斑马鱼在太空环境中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在太空中进行了斑马鱼的繁殖实验,这可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不得不说,斑马鱼简直是太空环境中的“超级英雄”,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