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冬以后,短短的4天就有3个台风相继生成。很多网友不禁感到好奇:这都冬天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台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
在当前我国陆地自北向南逐渐沉入深秋以至冬季时,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进入了一段台风活跃期。自11月以来,这一片洋区海域已陆续生成了4个台风(先后为2422号台风“银杏”、2423号台风“桃芝”、2424号台风“万宜”、2425号台风“天兔”),甚至在12日凌晨2425号台风“天兔”正式生成时,出现了观测记录以来首次11月4个台风并存共舞的局面。
而如今,台风桃芝正在珠江口近海区域徘徊,受桃芝外侧环流带来的风雨影响,香港天文台更是在11月13日23:10发布了 80多年来最晚的8号风球信号。
图1北京时间11月12日清晨的西北太平洋-南海区域卫星云图,自西向东依次为南海西北部的2422号台风银杏,南海东北部的2423号台风桃芝,雅浦岛西北侧的2425号台风天兔,塞班岛以东的2424号台风万宜。
如果我们稍加思索,会发现当前有些反直觉——不对啊?这已是11月、立冬时节了?为什么今年台风依然如此活跃,甚至还有一些靠近我国的台风?
台风在11月真的少见吗?
其实与常规印象可能有所不同,11月生成的台风数量并不少,甚至在1991~2020年平均上,11月平均生成2.2个台风,比通常被认为是夏季的6月(1.7个)还多。此外,秋季(9~11月)台风平均强度也是强于夏季(6~8月)。
图2 2011年至今的历年各月台风生成数量与1991-2020年平均值。数据来源:日本气象厅
而今年11月至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了4个台风,这在过往数十年里也并非异常偏多与从未出现过的情形——1949年以来,1964年、1991年和2019年的11月都生成了6个台风,只是11月12日清晨的“4个台风同时并存”的确是观测记录以来首次。
造成深秋台风不少见且偏强的原因最主要有两点。
第一,海温较高。高海温是形成台风的必要条件,为台风生成和发展提供水汽和能量来源。虽然11月太阳渐渐直射南半球,但是海洋降温比陆地慢,同时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依然较高,接收的太阳热量依旧不少。
第二,高空流出条件改善,如同加了一个抽油烟机,增强抽吸作用,利于台风增强。随着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进入秋季位于对流层中高层、高度约5000~12000米的高空西风带(对应着风速较强的西风急流区)也相应向南移动,更靠近台风活跃的低纬度地区海洋。它们在合适的形势下,能让初始的热带扰动,或较为成熟发展的台风从低空抬升到高空的气团更顺利地“流出”,从而促进台风中心区域更多的低空气团抬升与地面的低压中心进一步增强。这导致台风相对容易生成的同时,得以进一步发展增强。
图3 2024年11月14日20时的对流层高层(约10000米高空)风场。紫色区域即西风急流区域。
除了“四个台风同时并立”外
此时台风活动还有哪些特别之处?
虽然11月台风不少见,但往年11月绝大多数台风已远离我国近海,不对我国造成明显影响;而在今年11月,则反常地有相当多路径更靠近我国沿海并带来风雨影响的台风——从11月1日给台湾、福建东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等地带来强降雨的桃芝和康妮,到最近数日掠过南海北部,给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带来风雨的台风银杏与台风桃芝,以及即将登陆或掠过台湾岛南部的台风天兔。
诚然,这并未打破登陆我国最晚台风纪录(1949年以来,存在1974年12月登陆广东的台风Irma和2004年12月登陆台湾的台风南玛都);但于11月仍然频繁存在影响我国的台风也是观测记录以来未有的情形。这样的台风路径是如何造成的?可以同样分为两个原因。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4日清晨,台风“南玛都”登陆台湾岛前后的卫星云图。
从影响相对较短、持续数月到数年的短期气候条件看,今年夏秋季是处在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衰减期之后(很可能在随后深秋到冬季发展出一次弱拉尼娜事件)。
这一情形导致了西北太平洋大部分区域海表温度均明显偏高。在此影响下,北纬10-20°N的菲律宾以东洋面、南海北部、台湾岛东南侧近海海域海温偏暖到依然能支持台风生成与发展维持,得以让台风移动到靠近我国沿海时依然能维持强度,而非如往年的减弱消散;而除了低纬度海域外,中高纬度海域海温同样呈现明显的偏高。
它虽然不会直接支持台风发展,但会导致中纬度西风带相对向北收缩的同时,促进西风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而这样的副热带高压能将台风引导向更偏西、偏北,出现更靠近我国沿海甚至登陆的路径。
2024年11月3日-9日的全球海表温度偏离1991-2020年同期平均值的距平(单位:℃),其中正值(暖色调)代表海温偏高,负值(冷色调)代表偏低。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而与此同时,在长期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海温在过去数十年已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曾经北纬20°N附近海域在11月的海温已不足以支持台风,却在当前已达到26.5℃甚至更高,足够台风维持强度——这也很可能导致秋季台风活动范围呈现明显向北扩张的趋势,与我国台风季结束时间越来越晚——我们也将可能面临愈发增多的11月乃至12月影响甚至登陆的台风。
11月14日的我国近海海表温度分布。即使是11月中旬,南海北部、台湾岛东南侧近海海温还在26.5℃甚至更高,仍能支持台风维持强度。
回到眼前,14日20时,桃芝已经降级为热带低压。台风天兔于14日下午登陆菲律宾吕宋岛,未来北上靠近台湾岛,但移速可能放缓,路径存在不确定性,一种可能是登陆台湾南部,然后继续北上减弱,还有一个可能在台湾南部近海徘徊,强度减弱后在冷空气压制下向西南折返,台湾和福建、浙江部分沿海也需要注意后续风雨影响;随后,万宜在跋涉上万里后,也将在下周穿过吕宋岛进入南海中北部,后续路径将决定它对广东、海南各地的影响,仍待后续分析。
2423号台风“桃芝”与2425号台风“天兔”的14日20时-15日20时大风预报图。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14日20时-15日20时全国24小时降雨量预报图。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策划制作
作者丨风云梦远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
审核丨信欣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