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 新污染物不完全是个“新”问题

科学报国正当时
原创
科学报国正当时官方账号
收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系列文章,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近年来,新污染物因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及潜在的高危害性,持续受到广泛关注。其对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资源以及人群健康具有风险。

到底什么是新污染物?学术界有基本的看法,但定义有一些差别,不完全统一。新污染物泛指任何人工合成或自然存在的化学品或微生物,在环境当中普遍存在,可能引起已知、可疑或者未知的或者毒性效应,就属于新污染物。典型的新污染物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和抗生素。新污染物还应具有以下几个共性特征:一是多数为目前正在生产和应用的产品,尚未有效控制其生产和排放;二是污染正在发生,环境介质中的存量较高,对其环境行为缺乏足够认知;三是缺乏毒性与健康风险的数据,缺乏全面的科学评估。

新污染物与健康有哪些关联?新污染物跟传统污染物一样,整体上具有全方位毒性。典型的包括神经毒性、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免疫毒性,甚至是对进化的影响。例如有研究显示鳕鱼长期暴露于环境浓度的多溴联苯PCBs,其碱基对会发生变化,对进化产生影响。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微塑料在土层、岩石层长期存在,产生一种特殊的矿物叫作“塑岩”,是人类活动对地质循环产生影响的直接证据。

为什么会产生污染?为什么会有新污染物的问题?新污染物的出现与现代工业产品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化学品的合成和使用的快速增加是新污染物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伴随近代工业污染而产生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如果没有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地球就会处于一个原始的状态、社会不会如此快速地发展,我们可能就不会面临这样的由发展而带来问题。所以,新污染物的问题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生的现实问题。

现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化学品。很多化学品不可避免会进入环境,同时进入到人体、进入到生态系统。在地球上任何土地、水体、大气中都会有污染物。在二十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若干新的工业用品在环境当中很难降解,并且能够长距离迁移,同时具有毒性作用。例如阻燃剂、杀虫剂、农药等,防污涂层表面活性剂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被称为“Forever chemicals(永远的化学品)”。由此,国际上对新污染物研究发展迅速。2001年,《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次公布了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目前名单已扩展至35类。

近年来,我国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也加快了步伐。2022年,国务院发布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在生产、使用、废弃等环节加大监控和治理力度。2023年6月,十一部委发布首批新污染物监管清单,重点涵盖了五大类污染物,明确了治理目标。31个省市自治区也都陆续制定了针对新污染物治理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污染物和关注的重点行业。例如,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地方行动方案对石化、化工、农药、纺织等行业提出了具体的管控要求。同时,各地也更加关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沿海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完善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

我认为,新污染物不完全是个“新”的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品,只要人类存在就必须与污染物打交道。现在已经知道的污染物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污染物可能在血液中已经循环了若干年,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结构和毒性,这也是现实。另外,新污染物会伴随人类进化的全过程、将长期存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要正视不要恐慌。发展和健康是贯穿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作者江桂斌 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光明网记者张佳兴整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读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