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征
兰科植物,茎圆柱形,高15~50厘米,粗4~8毫米。叶鞘带肉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6.5厘米,宽0.8~2厘米,顶端略钩。总状花序生于有叶或无叶茎的中部,有花2~4朵;花淡黄绿色,稍有香气;萼片长1.2~2厘米;花瓣短于萼片,唇瓣卵状披针形,长1.3~1.6厘米,宽7~9毫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近上部中间有圆形紫色斑块,近下部中间有黄色胼胝体。花期4~6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900~1600米林中树上和阴湿山地岩石上。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它生长于海拔500~1000米,相对湿度60%~75%,林间透光度在60%左右,生长季节温度 20℃~25℃,冬季气温9℃~12℃,无霜多雾,年降雨量为1100~1500毫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及石灰岩上。常附生于树干上、林下,通常与地衣、藓类和蕨类植物混生,组成常绿的地被层,还有少数生活在上述环境中的石灰岩上。分布于云、贵、川、缅等地的铁皮石斛常常位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阴面崖缝间,根不人土。
资源状况
铁皮石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被收载的5种石斛属植物之一,为多年野生植物,生长在岩石峭壁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重庆、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铁皮石斛的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现在家种裁培技术基本成熟,全国分布很广,但销售量并不大。三峡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七曜山及金佛山。
保护措施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列为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建立资源保护区,大力开展家种栽培,减少对野生资源的采集。由于野生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加之长期无节制地采摘,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已成为濒危珍稀药材,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铁皮石斛列为Ⅲ级保护品种,1992年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收载为濒危植物。
开发利用
(1)药用价值:茎作“石斛"入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临床上常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人工栽培:近年来,在中国浙江、湖南、云南、广西和安徽等主产区,大力发展药用铁皮石斛的人工种植,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种植基地,如湖南龙石山铁皮石斛基地有限公司、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浙江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金华市仙源山铁皮石斛基地和广东永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种植基地。
(3)观赏价值:石斛兰的观赏价值极高,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兰”之一,既可作切花,也可盆栽观赏,家有数盆则热闹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其生命力旺盛令人赞叹。在国外,石斛兰被认为“秉性刚强,忠厚可亲”,人们常把她献给自己爱戴的尊长,并在每年6月19日时,将石斛兰送给父亲,被称之为“父亲节之花”。她有着“欢迎您,亲爱的”的花语,可将其与非洲菊、圆叶尤加利制成胸花配在胸前。在欧美常用石斛兰花朵制成胸花,配上丝石竹和天冬草,表示“欢迎光临”。至今,广泛用于大型宴会、开幕式剪彩典礼或招待贵宾。
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