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不仅是自然界的绿色瑰宝,更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部分。这些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的翠绿屏障,以其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净化海水、固碳释氧、防风消浪及维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蓝碳明星”。红树林不仅单位面积固碳量超过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储存周期之长,碳汇能力之强,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守护地球家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广东,作为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营造任务最重、保护修复基础最好的省份,自然成为了探索红树林碳汇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红树林如绿色珍珠般镶嵌于绵长的海岸线,其中,雷州半岛的湛江市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万公顷,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宛如一道绿色长城,守护着海岸线的安全与生态的平衡。“你可别小看这一片矮矮的红树林,刮起台风时,它们就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负责人秦旭东介绍。
2021年,广东省率先完成了全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该项目不仅符合国际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更将项目收益全额用于红树林生态修复,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一创举,不仅为红树林碳汇价值的开发探索了新路径,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圳在红树林碳汇价值的探索上同样不甘落后。2023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全国首个《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空白,为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的科学计量、核证、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南。
展望未来,广东省将为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让红树林这一绿色瑰宝在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红树林的生态恢复,不仅关乎自然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更是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地球的绿色屏障,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绿色家园,让红树林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审核:新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