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8日(二战时期),一声巨响震撼了整个伦敦,德国的新式武器——V2导弹发动了问世以来的首次攻击,造成20余人死伤与重大财产损失,给当时的盟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威胁。
V2导弹是弹道导弹的始祖和启动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研究的触发源。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全球争霸的局面。1957年8月21日,首枚洲际弹道导弹SS-6在苏联诞生。自此,弹道导弹的攻防对抗成为美苏争霸的重要战略手段。
德国V2导弹
n 第一阶段:以核反导,保护核力量(1955年~1976年)
在此期间,美国与苏联均研制装备了多个系列战略弹道导弹,为取得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态势,美苏双方同时大力发展弹道导弹防御技术。限于当时精确制导与控制的技术水平,选用以核反导方式,虽有一定的副作用,却是当时的最佳防御手段。最具代表的型号是美国“奈基”X系统,它是一种双层的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有两种拦截弹,均使用核弹头。其中“斯帕坦”(Spartan)导弹用于在大气层外100km~160km高度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斯普林特”(Sprint)导弹用于在大气层内30km~50km高度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
第一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特征:
(1) 采用指令制导,核战斗部,实施末段防御;
(2) 对拦截精度、目标识别要求不高;
(3) 在作战使用方面,采用以核反导,会带来核辐射污染等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
(4) 重点用于保护陆基部署的报复打击力量。
反导武器的发展历程
美国“斯帕坦”和“斯普林特”导弹
n 第二阶段:星球大战计划(1983年~1993年)
在美苏争霸最激烈的时期,美国的里根总统推出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以建立一个能够全面防御大规模核袭击的反导系统,试图“消除战略核导弹的威胁”,完全“否定”苏联的战略核力量。SDI计划能够对大规模弹道导弹攻击实施“天衣无缝”的全面防御(来袭弹道导弹的弹头数量为上万个),目标是以“相互确保生存”的防御系统,取代“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慑力量,所要建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采用各种类型的先进防御武器,以及天基与地基相结合,能够对来袭弹道导弹实施全程拦截,研究的防御武器包括激光和粒子束等各种定向能武器,以及电磁炮和动能拦截弹等各种动能武器。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的天基武器
第二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特征:
(1) 重点启动定向能与动能防御技术研究,逐步确认动能反导为优先发展方向;
(2) 采用全程惯导+中段指令+末段寻的制导方式;
(3) 防御规模逐步缩小,由防御5000~10000个大规模来袭弹头缩减至对付200个弹头的有限规模防御;
(4) 重视中段反导目标识别研究;
(5) SDI计划未能实现,但为美国后续反导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 第三阶段:发展战区导弹防御与国家导弹防御(1993年~2001年)
此阶段由于苏联解体,已不存在大规模的核威慑,而战术弹道导弹(TBM)已成为现实威胁。当时全世界有30~40个国家装备了10800枚TBM,并且在局部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因此,1993年克林顿民主党政府上台后,对共和党政府推行10年之久的SDI计划进行全面调整,将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作为第一重点,将发展地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作为第二重点,降格为一项“技术准备”计划。
美国助推段“机载激光武器”(ABL)
美国地基中段拦截导弹(GMD)
第三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特征:
(1) 大规模弹道导弹威胁消失,重点发展战区动能反导系统,保护海外部队与盟友,同时储备国家导弹防御技术,防御有限弹道导弹对本土构成的威胁;
(2) “爱国者”末段反导系统开始进入实战部署;
(3) 动能反导技术趋于成熟,动能毁伤的有效性逐渐得到验证与认可。
第四阶段:全面发展一体化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2001年~至今)
随着美国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在前苏联解体的背景下,为了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体系以谋取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布什总统在2001年12月13日正式宣布退出1972年美国与苏联签订的《反导条约》。自此以后,美国以技术援助、装备出口、联合研发等方式团结了盟国,拉开了与其它国家在反导技术上的差距,巩固了在反导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逐步推行全球弹道导弹防御,谋求构建其全球利益新的反导保护伞。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的目的在于保卫美国本土、美军与盟友,能对付所有射程的弹道导弹,能在其所有飞行阶段拦截这些导弹。BMDS包括末段低层防御、末段高层防御、中段防御、助推段防御,按部署位置分为地基、海基、天基防御系统等。
美国海基中段“标准-3”反导拦截弹
1.助推段/上升段防御
布什政府上台后,并行发展动能和定向能助推段/上升段防御系统。助推段/上升段防御无识别压力,而且保护区大,但要求快速反应,成本较高。定向能助推段/上升段防御系统主要是机载激光器(ABL)计划。
在发展动能拦截弹的助推段/上升段防御方面:一是天基动能拦截弹研究;二是以海军“标准”-3(SM-3)动能拦截弹为基础,研制携带助推段拦截器的高速、高加速助推火箭,发展海基助推段防御系统。
美国设想的天基动能拦截武器
美国助推段“动能拦截武器”(KEI)
2.中段防御
美国要发展的中段防御系统MDS用于保护美国全国,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地基导弹防御系统(GMD),拦截弹叫做地基中段拦截弹(GBI),此即以前的NMD系统;二是海军“标准”-3(SM-3)防御系统。中段防御中对目标的识别是一大难题,美国已经适量部署了部分地基和海基中段防御系统。
GMD系统的任务是发射GBI在地球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弹头,由地基拦截弹上的大气层外拦截器(EKV)以碰撞方式摧毁这些来袭弹道导弹弹头。
海基中段防御系统是一种可以在海上机动部署的中段防御系统。依据部署位置的不同,该系统既可以拦截在中段的上升段飞行的弹道导弹,也可以拦截在中段的下降段飞行的弹道导弹。该系统以美国海军“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现有的设备为基础,主要由改进的AN/SPY-1雷达、“宙斯盾”作战管理系统和新研制的“标准”-3动能杀伤拦截弹等组成。
3.末段防御
按照布什政府的计划,美国把末段高层区域防御(THAAD)系统、PAC-3系统等,统称末段防御系统,其中THAAD系统负责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末段高层区域防御,PAC-3系统负责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末段低层防御。这两个系统在技术上是最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用于对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实施拦截。
THAAD系统是是美国陆军重点研制的一种机动部署的高空战区动能反导武器系统,由X波段监视与跟踪雷达、动能拦截弹、八联装导弹发射车以及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组成。主要用来防御射程3500km以下的弹道导弹,也具有防御更远射程弹道导弹的潜力。(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美国“末段高层区域防御系统”(THAAD)发射车与发射图
美国“末段高层区域防御系统”(THAAD)导弹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