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制导系统是以导弹为控制对象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是导弹的核心组成部分,制导系统是导引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总称。现代的制导系统,由于各种导弹对付的目标各不相同,应用了多种工作原理和多种设备,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制导技术。今天重点讲指令制导。
指令制导是根据导弹以外的制导站发送的无线电指令或有线指令对导弹进行导引和控制的制导方式。与其它制导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控制导弹的指令是由地面制导站根据所测得的目标和导弹参数及选定的导引规律计算形成,并通过指令发射机发到弹上,由弹上设备接收并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完成导弹飞行控制。指令制导系统一般由目标/导弹跟踪测量装置、指令形成装置、指令发送装置、指令接收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指令制导系统的特点是:大部分设备在地面,成本便宜,但制导精度不如寻的制导。
雷达指令制导示意图
目标/导弹跟踪装置是制导系统的信息源,是制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采用雷达、红外探测器和电视跟踪器等手段来实现。但使用最为广泛的仍是跟踪制导雷达。雷达指令制导有绝对坐标体制和相对坐标体制两种。前者用两部雷达分别跟踪测量目标和导弹,而后者用同一部雷达同时跟踪测量目标和导弹,此时可用装在导弹上的应答器来区别目标和导弹。由于相对坐标体制制导精度较高,因而使用较为广泛。目标/导弹跟踪装置所需测量的信息取决于所选用的导引规律,理论上指令制导可采用任何一种导引规律。
指令形成装置根据所选定的导引规律和目标/导弹参数进行比较计算,以形成导弹控制指令。可以用模拟计算机或数字计算机来实现,。通常选择导弹偏离理论轨迹的线偏差作为控制指令参数,它包括对应于某种导引规律的前置信号和导弹目标偏差形成的误差信号两部分,为提高控制精度、减少由各种干扰产生的脱靶量,往往还要进行各种补偿和修正。
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的“萨姆”-2防空导弹
指令传输装置将控制指令转化为便于传输的无线电信号并向弹上发送。指令传输通道称为遥控线或上行线,是实现无线电指令制导的重要环节,一旦受到干扰将影响全系统工作,因此通常还要对指令进行调制和编码。
指令接收装置接收无线电指令并进行解调、解码,形成对导弹的控制指令,通过弹上执行控制装置控制导弹、调整飞行轨迹并准备命中目标。
无线电指令制导是最早运用于防空导弹的制导体制。我们将它形容为“惟命是从,准确到位”。其突出特点是:弹上设备简单,导引方法灵活,便于人工干预。制导精度主要取决于制导雷达精度并随作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通常用于中、近程防空导弹或是中远程防空导弹的初段或中段制导。
在美国的“爱国者”、苏联的“C-300”等中高空防空导弹中采用了一种称为TVM(经由导弹跟踪)的制导体制。它实质上是一种指令制导的演变形式,与通常指令制导的区别在于除了地面制导雷达还用了类似寻的制导体制中的寻的导引头来实现目标跟踪测量。由地面制导雷达采用自适应加权方式综合来自地面制导雷达和弹上寻的导引头的目标信息,形成制导指令并通过无线电信道向导弹发送,控制导弹命中目标。由于采用弹上寻的头制导精度较通常指令制导高,两种信息综合运用改善了抗干扰能力,同时采用地面跟踪雷达可弥补寻的制导不易区别小编队目标的缺陷。但由于导弹制导依赖于地面雷达,限制了武器系统对付多目标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增加了下行线,不利于武器系统抗干扰。(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