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8日,成都西郊一次市政施工,不经意间挖出了大量玉石器、铜器和象牙,由此闯入了古蜀文明的时光隧道。2007年4月,金沙遗址博物馆因之诞生。
博物馆所在的遗址,是商周时期古蜀王国的都邑,也是三星堆文化之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古代文明中心。其重要遗迹包括大型房屋建筑基址、祭祀区及1000余座墓葬,遗址出土金器、玉器、铜器、漆器等文物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数吨象牙以及野猪獠牙和鹿角。在同一区域发现数量如此之多的象牙和动物骨骼遗存,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
在金沙遗址基础上兴建起来的这座博物馆,包括遗迹馆和陈列馆两大主体建筑,分别位于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一圆一方,遥相呼应。
遗迹馆(图1)位于金沙遗址的原发掘地,此遗址被称为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遗迹遗物最丰富的祭祀原生态遗存。笔者来至馆中,看到的是未做刻意设计的空旷空间,不禁屏息凝神,仿佛走进千年前古蜀国气势恢宏的祭祀现场之中。许久,方回过神来。
陈列馆是一座斜坡状方形建筑,造型北高南低,仿佛从大地中生长出来,隐喻金沙出土的玉璋。常设展览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和“解读金沙”等5个展厅组成,馆内以金沙遗址出土的遗迹和文物为主,以成都平原其他古蜀文明遗迹、遗物为补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了神秘的金沙王国社会生活情景和精神生活风貌,展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变的辉煌历史。
馆内众多文物中,名声最大的非“太阳神鸟”金箔饰莫属。此器乃金沙镇馆之宝,采用镂空的表现方式,外廓呈圆形,分内外两圈,内圈是一个旋转的火球,象征着太阳,外圈等距离分布着四只三足飞鸟。即便曾多次见过“太阳神鸟”的图像,但近距离观看这件外径12.5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的薄薄的“神器”,仍然有神游天外、心鹜八极的穿越之感,切身感受到先民对于太阳的崇拜和非凡的想象力。古人视鸟(金乌)为“日中之精”,崇鸟即为崇拜太阳。2005年,“太阳神鸟”从1600余件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足见其价值。此外,金面具、蛙形金箔、金冠带、镂空喇叭形金器等也是重要的金沙遗存。
玉器,是金器之外的又一类珍贵文物。作为祭天礼地的法器,金沙出土的琮、璧、环、璋、圭、戈、矛等玉器数量极多、型制丰富、沁色斑斓,加之独特的聚阵式展示方式,烘托出祭祀品的繁复与精美,犹如缀满天幕的繁星;而大量金属、软质纱网等材料的运用,既突出了金沙祭祀活动中的原始宗教意味,也打破了单纯展柜陈列形式的窠臼,凸显古蜀先民沟通天地、对话神灵的希冀。笔者徜徉在展厅里,沉浸其中,竟有了不知今夕何年之感。
陈列馆运用色彩和光影的魔术,渲染了古蜀文明神秘悠远的氛围。主展厅展柜中使用的是常用的橘黄色灯光,而地灯则一律用暗淡的红色,营造出诡谲、空旷的神秘感,予人以祭祀之中沸腾燃烧之感(图2)。中庭的穹顶用玻璃制作而成,纤细的柔索结构将巨大的橙色“太阳神鸟”标志悬于白色穹顶中央(图3),而与其对应的地面是黑色大理石做底、绘三足金鸟图形。一天之内,太阳变动不居,金鸟的光影投在中庭的弧形墙面和地面上,随时间和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缓缓移动,如同在不同高度翱翔。当夕阳照进中庭,地上的圆盘被一层金黄色的光晕所笼罩,金鸟的影子给静默的场馆营造了音乐的律动,古蜀国祭祀场景似乎历历在目。走出陈列馆,来到户外的园林,仿佛刚刚穿过时光的隧道,见到了文明耀眼夺目的光芒。
顺便一提的是,成都市地铁7号线有“金沙博物馆”一站,其站内文化墙为古蜀先民生活场景,立柱形象取自金沙遗址博物馆馆藏的商周十节玉琮,天花板则是太阳神鸟形象。若搭乘地铁而来,走出列车,其实就已然走进了时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