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

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
汇集海量科普资源,打造高质量科普平台,促进科普传播。
收藏

黄鳍鲷鱼苗越冬培育技术是珠海市金湾区农渔民、产业从业者充分利用传统对虾产业标准化池塘、配套设备设施等综合条件开创并推广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之一。该模式集苗种标粗培育、冬棚保温、水质调控、精准投喂、病害综合防控等多种精细化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苗种培育成活率高、鱼苗生长速度快、缩短鱼苗培育及养成时间、降低养殖过程病害发生率和渔药使用量、养殖效益好等特点,并可结合生产计划、商品鱼市场销售前景情况,实行分级、分段、分批、适时调节养殖密度、错峰上市等灵活管理方式,既为中后期成鱼养殖提供优质大规格苗种保障,又缩短了中后期商品鱼上市养殖时间,成为当地黄鳍鲷产业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中的一级生产管理主导技术(一级苗种越冬培育、二级大规格苗种分塘商品鱼养殖),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放养前准备工作1.清污整池排干池塘积水,清除池底污物、淤泥,沉积物较厚的地方进行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封闸晒池,加固维修池塘堤围、闸门。

2.消毒除害排干池水至30~40c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75~150kg/亩,以清除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

3.水质处理地下咸水要经过沉淀、日晒、暴气、解毒、微生物等处理措施。外购海水直接泵送至养殖池塘、过滤、培育基础饵料生物。池塘进水口安装60~80目的过滤筛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清池药物药性消失后,施用微生物制剂、发酵有机肥等培养基础生物饵料,水色以绿色或黄绿色为宜,透明度30~40cm。肥料使用符合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二、苗种选购

1.鱼苗来源。每年10-12月,采用来源于广东阳江、湛江、饶平、福建等地海捕苗或者人工繁育苗。

2.鱼苗选择。选择规格整齐(0.8~1.5cm/尾)、体质健壮、活力强、无伤病的健康苗种,检验检疫合格。

三、试水放苗前3-5天于池塘一角设置一个鱼苗试水小网箱,检查拟投放苗种是否适应池塘水质,试水成活率越高表明拟投放苗种越适应池塘养殖环境,试水苗种2-4天内成活率不低于90%为宜。

四、苗种淡化、驯食鱼苗下塘后应经过淡化、人工饵料驯食和分级培育过程。池塘一角按池塘面积的20%~30%将彩条布、网围、网箱定置在池塘内分隔成鱼苗淡化、驯饵标粗区。淡化过程中盐度日梯度下降值控制在1‰~3‰以内。一般培育15-20天后可在原网池再分级、分疏,或拆除网围后原池或转池养殖。

五、培育管理1.投放密度。鱼苗苗种投密度为5~10万尾/亩不等,根据生产计划、配套设施、生产管理水平适当调整。鱼苗越冬培育期可套养南美白对虾(4~6万尾/亩)增加养殖综合效益。

黄鳍鲷套养南美白对虾培育模式中,虾苗先于鱼苗前10-15天投放,选择体长1~1.5cm、健壮、活力好、肢体完全、无病害的优质南美白对虾虾苗,待虾苗标粗培育到3cm以后再投放鱼苗。

2.饵料投喂。按照“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原则,日投饵量结合水温、水质、天气、摄食、活力、健康状况、前一餐饲料剩余等情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多投喂饲料引发水质恶化。日投喂饲料2次,早晨占日总投饵量的40%,傍晚占60%,日投饵量占池塘总鱼体重3%~5%,投喂以8成饱为宜。鱼苗培育前期抽喂蛋白含量43%以上的粉状鱼料,4cm后投喂蛋白含量为38%~41%的膨化海水鱼料,并定期添加适量的水产专用维生素。套养虾苗除标粗培育前期投料外,中后期过程不投饵。

3.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与调控,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确保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氨氮0.2mg/L以下,亚硝酸、硫化氢小于0.02mg/L,p H值7.5~8.0左右,盐度2‰以上。越冬期间,保持池塘水深在1.5~2m,水温稳定18℃以上。

4.病害防治。使用药物应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采购检检疫合格的苗种;鱼种用5~7mg/L高锰酸钾浸泡消毒3~15min;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C、大蒜素;每隔10-15天用20~25mg/L的生石灰或1mg/L的漂白粉全池消毒。治疗方法见表。

5.分塘养成。越冬培育鱼种次年清明前后原池养成或者开棚分塘精养黄鳍鲷商品鱼;套养虾苗根据市场需求适时用地笼逐步抓捕上市。

六、注意事项1.苗种质量是水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投放优质健康黄鳍鲷种苗,是提升苗种培育、养殖成活率,确保养殖成功、增产增效的重要保障。养殖生产者要尽可能向国家、省、市级水产良种场或者管理规范、诚信经营、注重品质、市场认可度高的正规水产苗种生产经营单位采购检验检疫合格批次种苗,严防刺激隐核虫、神经坏死病毒、虹彩病毒等带病苗种,确保投放无特定病原健康苗种。苗种场按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要求做好疫病监控、检疫,配合相关部门对外源苗种、本土孵育苗种建立从亲本、受精卵、仔鱼、饵料生物、水源环境的病害检测监控、产地检疫机制。

2.养殖经营者要与育苗场相互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衔接。投苗前与意向订购苗场就养殖池塘条件、配套设施、池塘水质、盐度、温度、清塘消杀、生物饵料培育等工作安排情况充分沟通,相互配合做好苗种场内的种苗培育、标粗、淡化、调温及运输等工作衔接;育苗场要按鱼苗适应能力实施逐步梯度调盐、调温等工作措施,做好拟出售苗种池的水质环境条件调控,确保出苗池与鱼种投放池塘的水质环境条件相近并稳定苗池水体环境3-4天以上出苗;出苗池与放苗池塘盐度差不超过3‰、温度差不超过2℃为宜,p H值相差不超过0.5,以提高苗种前期成活率,为中后期养殖成功打下坚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3.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精准投喂优质、适口、营养全面的生物饲料、人工配合饲料。鱼苗下塘前要培育好基础饵料生物,确保鱼苗下塘时池塘有充足的生物饵料,提高前期养殖成活率。黄鳍鲷鱼苗常因饥饿、鱼苗规格大小悬殊而相互残食。

4.越冬期间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黄鳍鲷幼鱼生存温度9.5~35℃;南美白对虾最适温度为28~32℃,18℃时停止摄食,9℃以下开始出现死亡。养殖过程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措施,11月气温下降前提前做好冬棚搭建,谨防寒潮突袭、气温急剧下降,冻伤鱼虾导致生产损失。

评论
永远的迷彩
少傅级
已阅读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