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电动车一降温就变成了“电动爹”?“三招”剑指电池软肋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过去的冬天北方很多电动车变成“电动爹”。低温为何成新能源车“软肋”?是给电池穿棉衣?还是研发固态锂电池?还是研发超级快充?

撰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采访专家:

胡道中(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

张 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我在-20°C的北京街头开‘电动爹’,趴窝了……”

在刚刚过去的冬天,与北方低温一起冰冻的,还有无数绿牌新能源汽车的心。在几十年不遇的寒潮天气当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较差的低温性能,再一次被放大,甚至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这让“电动爹”的戏称不胫而走,并开始在朋友圈内广泛流传。

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充电难和(冬天)行驶里程缩水已经成为许多车主面临的首要难题,如果说充电难的问题,随着政策和建设的提升有望缓解,那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行驶里程缩水,就成为了不少车主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锂离子的“焦虑”与“无奈”

电动车为什么会被调侃为“电动爹”?在北方的寒冬里,满电的电动车,静置一晚能掉电一半;行驶起来以后,续航里程缩水三成甚至五成;天气太冷打开空调,电量随即呈现指数级的衰减,如同“伺候爹”一样,不得不频繁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充电。

低温之所以成为续航的致命杀手,从根源上分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电池上。

目前,纯电动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即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实际上使用三元锂电池的乘用车数量更多。但不管是哪一种电池,锂离子都是重要的元素,它们的原理相似,都是以“摇椅式”电化学储能。

什么叫做“摇椅式”电化学储能?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需要从负极到达正极。

▲锂电池工作原理 (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过程当中,锂离子始终处于从正极→负极→正极的运动状态,就像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像运动员一样在摇椅上来回奔跑。

但是从负极到达正极需要穿过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简称SEI膜)。在低温环境中,锂离子活性会变小,流动性会变差,这时穿过SEI膜就会变得困难,也就难以克服电解液传导的阻抗,最终导致电流变小,甚至停止工作。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气温骤降时,电动车不仅掉电特别快,甚至连充电也很困难有人用慢充充电五六个小时,电量显示依然不到50%。

磷酸铁锂电池不是“救命稻草”

2020年年初,比亚迪高调发布了全新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让未来新能源电池的技术之争多了不少看点。除了高安全性以外,长续航也是其卖点之一。全新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池会是冬季续航的“救命稻草”吗?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

▲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胡道中对记者分析,从数据和结构上来说,三元锂电池在低温性能方面,其实是优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因为磷酸铁锂电池采用的是八面体橄榄石结构,锂离子在迁移过程当中阻力更大。

“从实际表现上来看,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低温表现都不怎么样,因为这不仅和电池材料有关,还和电池包的矫正管理设计有关系。”胡道中表示,只是相比较于三元锂电池而言,磷酸铁锂电池目前的表现,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例如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有车主反映冬季续航直接缩水五成;再比如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尽管顶着超长续航的头衔,但实际续航与官方数据相比,最高缩水甚至达到7成。这让不少消费者大跌眼镜。

而实验数据也显示,磷酸铁锂电池在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约为60%-70%,零下10℃时衰减到40%-55%,零下20℃只剩下20%-40%。这与磷酸铁锂电池在实际使用当中的表现是基本一致的。

▲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差劲 (图片来自网络)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磷酸铁锂电池造价相对较低,稳定性方面也优于三元锂电池。这显然是车企控制成本的不错选择,比如特斯拉Model 3,降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换装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对外宣称续航里程更长,但实际上给冬季续航带来更大的挑战。

低温环境是重要影响

胡道中表示,从不同温度对于锂电池的影响来看,20℃左右是电动汽车最理想的工作温度,从5℃开始电动车能耗就开始上升,有观点认为零下5℃是重要的分界线,但零下5度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界限,温度越低,锂电池的活性就越差,续航缺陷也就越明显。

按照这样的计算标准,我国冬季黄河以北省份的新能源车主,都面临着车辆续航缩水的问题,且越往北就越明显。

▲温度越低,锂电池的活性就越差,续航缺陷也就越明显(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除了锂离子属性导致锂电池天然拖后腿以外,冬季续航衰减和车辆设计、驾驶习惯、额外加热设备都有关系,而低温环境对这些因素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科学地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新能源车的能耗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行驶过程当中的阻力,二是来自“额外”的暖风和座椅加热等用电设备,三是能量回收效率高低。

首先是行驶过程当中的阻力,根据空气阻力公式:F=(1/2)CρSV2(C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S物体迎风面积;V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温度越低,空气密度ρ就越大,汽车行驶过程当中的阻力也就越大,消耗的能耗也就越多,电动车的续航也就降低了。

其次是车内的额外用电设备,以暖风和座椅加热为主,与普通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采用的是PTC加热片。这种加热片其实就是电加热,虽然升温快功效好,但消耗电量也相当高,这也是导致新能源车主“暖风恐惧”“穿羽绒服开电动车”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效率的问题,为了节约电量重复利用,不少新能源车都有制动回收功能,可以为车辆贡献10%-15%的续航里程。但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充电性能受到影响,为了保护电池,车辆会自动选择少回收制动能量,或者干脆不回收制动能量,无形中也压缩了续航里程。

由此可见,以目前的技术来看,电动车冬天续航衰减是业内普遍现象,也是新能源车的通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依然需要从电池材料和充电技术方面“双管齐下”。

“三招”剑指电池软肋

在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取得先发优势的前提下,如果此时被绊倒在冬天续航这个“坎”上,让竞争对手迎头赶上,很可能痛失“先手”,浪费一副好牌。在续航焦虑成为行业突出痛点的当下,谁能能够通过创新研发技术突破,解决冬季续航的难题,谁就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下一个十年,甚至更久远的领军者。

☛初级策略:给电池穿棉衣

难度系数:**

缺点:治标不治本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张强认为,目前,电动车冬天续航衰减是新能源车的通病,因为锂电池“高温反应快,低温反应慢”是天然化学属性。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许多车企通过加强电池的热管理来提高续航里程,也有车企通过电池加热、空调系统优化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何为电池热管理?简而言之,就是给电池“保温”,和普通人穿棉衣或者使用小太阳取暖是同样道理。

▲在锂电池能量密度难以继续提高的情况下,加强电池热管理成为提升续航里程最为简单的方法,但效果依然是十分有限的(图片来自网络)

国产车企当中,比亚迪为电池组配上了电池温控系统保温;蔚来ES8给电池配备液冷系统,通过给电池包主动加热,来保证电池容量和避免损坏;威马的电动汽车都装配有温控系统,将电池的工作温度维持在10℃以上。

但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电池热管理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能量是守恒的,这和冬天自发热内衣是一个道理。给电池加热不仅需要时间,还要消耗自身电量,电动车续航里程还是会有衰减;利用热泵空调给驾驶室加热的效率比电阻加热好,但对外界空气的依赖程度较高。

☛中级策略:改变电池材料

难度系数:***

缺点:产业化困难较大

“从目前锂电池的技术水平来看,能量密度几乎达到极限。”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胡道中表示,如果不改变电池材料的话,未来提高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不少车企已经开始在电池材料上下功夫,例如近来蔚来汽车发布的ET7,最大的亮点就是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的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

无独有偶的是,广汽也高调发布了石墨烯电池,并对外宣称,8分钟可充满80%,NEDC标准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但时隔不到一日,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就在某论坛上公开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院士打假”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也再一次把固态电池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胡道中表示,因为生产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全固态电池短期内还无法做到产业化。

▲全固态电池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石墨烯电池,与新能源车的距离就更远了,不仅无法量产,甚至连实验室原理都没有完全搞清,用“噱头”来形容并不为过。

“如果有一天石墨烯电池真的产业化了,应该最早应用在手机而不是汽车上,毕竟3C产品的应用标准,比汽车要低得多,商业化变现也更容易一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副秘书长杜芳慈评价说。

☛高级策略:超级快充

难度系数:****

缺点:产业化不足,改造成本高

除了在电池材料上做文章以外,想要真正缓解里程焦虑,“内外兼修”依然不可缺少,而这里的“外”指的正是超级快充技术。

例如保时捷首款纯电跑车taycan的800V超级快充,4分钟即可充入100公里的行驶里程。假如这种技术能进行全面产业化,即使电池容量不增加,里程焦虑也将大大缓解。

▲保时捷首款纯电跑车taycan的800V超级快充,4分钟即可充入100公里的行驶里程(图片来自网络)

但真正落地大功率充电技术,需要车辆和充电柱双升级,目前国内常见电动汽车的电压平台多在400V左右,电机、电池、电控等相关系统的工作电压均在这个范围,所以达到保时捷800V的电压,需要车内硬件全面升级,对于车企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

充电柱也需要升级,更换更大功率的功率模块、带有液冷系统的充电枪和线路来提升功率。

▲特斯拉自建的超级快充站(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采用新的燃料电池也可以缩短充电时间。比如,搭载氢能电池的汽车,从技术上来说,也能实现“加气五分钟,行驶一千里”的夙愿,但它的产业化道路依然有很多困难。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原诚寅认为,产业规模不够大、基础设施跟进较慢、商业模式不够成熟成为氢能汽车三大“拦路虎”。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则表示,核心技术如果不能突破,未来几年氢能汽车很难有大的发展,日本、韩国目前就陷入了这个困境,消费者还是要理智看待这些新产品。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