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科协发布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了原定 10% 的目标,达到了 10.56%。这个数字相较 2018 年时的 8.47% 有明显提升。许多科友来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这个抽样调查到底科学吗?
经过调查,我可以先说我的结论:我觉得调研方法还是挺不错的,题目的设计也比较全面。
因为这么多年以来,调研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所以这个调研结果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的确在提升。
这里要先说明一点,事实上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测试题。我们的科学素质调查是先列出科学素质所包含的 26 项基准内容,比如:
3, 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
9, 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
10,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有其他一些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劳动技能和急救常识的基准内容。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这个定性很粗。什么是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父母在朋友圈获取的信息算不算?能问出这些问题,其实就意味着您已经具备基本的定性定量的科学思维了。
其实在这 26 项基准内容下还包含了 132个 更为具体的基准点。比如获取信息的科学方法中,就有一项“知道原始信息与二手信息的区别”,这也就是我一直倡导的信源,重要的信息一定要找到一手信源,也就是信息最初的源头。
设计问卷时,会从这 132 个基准内容中,随机抽取 50 个问题涵盖所有 26 个基准项。50 题里能对 30 题的,就算是具备科学素质了。所以,各个地区有完全不同的科学素质测试题。
测试卷到底问了啥?有些偏远地区的测试题可能会给人一种感觉,与其说是测试,不如说是问卷。
有一题:
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A, 有的;B, 没有;C, 不好说。
也许许多人的内心都会选 C-不好说。但大家都知道,选没有鬼神,这题才能得分。
有的题甚至更为直白,
微信微博上的谣言你能识别吗?A,能;B,不能。
讲到这里,可能有些科友要吐槽我了:你前面还挺认可这个调查的,但这些题也太容易了吧。我知道许多题目在科友看来非常简单,但即便是这些简单的题目,科学素质抽查的结果也就 10% 达标。这就是现中国的现状。
当然,可以商榷的题目也是有的。
比如:
你认为一些祈福的偏方有效吗?A,有效;B,无效;C,不好说。
这个问题非常模糊。标准答案是 B-无效。我斗胆猜测:可能最初这题的作者是想问:偏方有效吗?但后来想想会有人抬杠,不敢说绝对无效。那么不如加上“祈福”两个字,显得“迷信”一些。但或许作者仍然担心被杠,于是把题目上又加了“一些”这个词。这样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这道题目设计得也太弱智了吧。
我倒并不这么看。做了职业科普人后我更体会到科普工作的艰难。有时候用心良苦的提醒,换来的也就是一个无谓的抬杠和一句“你们做得不全面有漏洞”的评价。
在这里,我要为所有的科普工作者发声:
许多时候,我们知道如何准确和全面,但是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理解一个简单的知识,就需要放弃一些精准的表达。因为我们更多面对的是那 90% 还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
所以你看到了这样的题,要知道它设计出来不是给你做的。如果你连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都已经明了,那么我们彼此会心一笑,理解万岁就好。
当然你也可以看看这样的题你做对了吗?
农业生产中有这样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这说明
A,规律具有主观性
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也许,有的观众还是会疑惑:
准确率 60% 就过关,题目中有不少值得商榷的,而且还是抽样调查,每个地区的题还有很大的不同,那这结果能准吗?
其实,我们真正要看的是在同样的标准下,历年来的科普成果。这就好似一些戴着计步手环或手表的人,总是担心它计量不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我们要的是衡量自己一定周期内的运动水平。即使每天都多计了 10% 的步数,也依然不妨碍我们用它来检测自己的运动量。前提是:每天的计步方法一致。
正因为此,科学素质的评测是一套基于 132 个基准点的体系。尽管其中如“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之类的点尚存许多争议,但它在整体中所能影响的范围是很小的。
从统计上看,这些年民众的科学素质的确在提高,但显然 10.56% 的现状并不能让我们满意。而达标的确只是具备了最基础的科学素质,离真正拥有科学精神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好在,有了科学精神的人,是回不去的。我相信通过包括我在内的更多科普人的努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国人的科学素质会进一步提升。
样卷:
1. 生病应该去医院还是去拜神
医院 √
拜神
都去
2. 你认为一些祈福的偏方有效吗
有效
没有 √
不好说
3.你会去科技馆吗
会 √
不会
4. 你相信科学吗?
相信 √
不相信
不好说
5. 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
有的
没有 √
6. 微信微博上的谣言你能识别吗
我能识别 √
不能
不清楚
7. 阴阳学说是中国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源和解析宇宙变化和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
对 √
错
8.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对 √
错
9. 农业生产中有这样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这说明
规律具有主观性
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
10. 想获取第一手资料,就不能借助于
实地调查
走访当事人
查找原始资料
听相关评论 √
11. 请你选出3项获取科技类信息的主要渠道(请选择3项)
报纸
图书
期刊杂志
电视
广播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亲友同事
其他
12. 你对以下话题感兴趣的程度为?A非常感兴趣 B一般感兴趣 C不感兴趣
(1)科学新发现
(2)新发明和新技术
(3)医学新进展
(4)宇宙与空间探索
(5)环境污染及治理
(6)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7)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
(8)量子通讯 技术
13. 你在过去一年内参加以下活动的情况为?
A 参加过 B 没参加过,但听说过 C 没听说过
(1)科技周、科技节、科普日
(2)科技咨询
(3)科普培训
(4)科普讲座
(5)科技展览
14. 在过去一年你是否去过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
去过
没去过
15. 在过去一年中你是否去过科技类场馆?
去过
没去过
16. 你通过互联网了解科技发展信息的频度和信任情况为?
A 经常使用,很信任, B 经常使用,不太信任 C 不常使用,很信任 D 没用过
电子报刊/期刊杂志
腾讯网、新浪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
果壳网、科学网、百年百科等科技网站
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微信
微博
科学博客
科普APP
17.在过去一年你是否去过自然博物馆?
去过
没去过
18. 你参加以下事务的情况为?A经常参与 B有时参与 C很少参与 D没有参与过
(1)阅读报刊、图书或互联网上的关于科学的文章
(2)和亲戚、朋友、同事谈论有关科学技术的论题
(3)参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公共问题的讨论或听证会
(4)参与关于北斗导航、生物技术或环境等方面的建议和宣传活动
19. 你对以下观点的看法为?
A非常赞同 B基本赞同 C既不赞同 也不反对 D基本反对 E非常反对
(1)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 ) ( ) ( ) ( ) ( )
(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的自然资源将会用之不竭。 ( ) ( ) ( ) ( ) (√ )
(3)如果能帮助人类解决健康问题,应该允许科学家动用(如狗、猴子)做试验。( √) ( ) ( ) ( ) ( )
(4)即使没有科学技术,人们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 ( ) ( ) ( ) (√ )
(5)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等疾病。(√ ) ( ) ( ) ( ) ( )
(6)科学技术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任何问题。( ) ( ) ( ) ( ) (√ )
(7)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是好处多于坏处。(√ ) ( ) ( ) ( ) ( )
(8)持续不断的技术应用,最终会毁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 ( ) ( ) ( ) (√ )
(9)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一些职业消失,但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 ) ( ) ( ) ( )
(10)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 ( √) ( ) ( ) ( ) ( )
(11)政府应该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多种途径,让公众更有效地参与科技决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