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病分为病理性肥胖和营养性肥胖。其中,营养性肥胖是由儿童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所引起的,通俗来说就是“吃得多,动得少”,儿童绝大部分肥胖都属于营养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的比例非常少,内分泌疾病是其中一种,此外先天性综合征也是原因之一,比较常见的有Prader-Willi综合征。
肥胖会造成人体过度负荷,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全身系统疾病。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肥胖的具体影响不同。在2至3岁,摄入过多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孩子快速成长,但随着年龄增长,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糖尿病等并发症会逐渐显现。长期处于肥胖状态,还会引起相关肾病、脑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导致大脑供氧不足,进而影响儿童的大脑智力发育。
临床上将肥胖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辨别肥胖程度,可以用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相减再乘100%来测算,如果肥胖度在20%-30%之间属于轻度肥胖;肥胖度在30%-50%之间属于中度肥胖;肥胖度超过50%,则属于重度肥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将肉眼可见的外形变胖作为孩子患肥胖病的一个参考。一般来说,孩子的皮下脂肪应当是匀称的,皮肤滑润且有光泽;而患有肥胖病的孩子皮下脂肪堆积,导致腹部膨隆。
寒假来临,在做好居家疫情防控的同时,建议家长和孩子积极采取行动保持身体健康。
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合理评估,如果现在体重是正常的,就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持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果孩子已经超重,首先需要控制饮食,比如少吃甜食、肉食、脂肪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除了户外运动,还可以在家里采取一些较为舒缓并能使全身肌肉得到锻炼的运动,比如跳舞、做广播体操等。通俗来说就是“管住嘴,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