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二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Hearing Care for All Screen. Rehabilitate.Communicate.)”
耳朵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生理结构之一,人耳由外耳、中耳 、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具有集音、传音和扩音作用;内耳负责感音、平衡以及位置觉的作用。
一、影响耳健康的相关因素
我们的耳朵如此重要,大家有没有都好好保护呢?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不良的习惯都会引起耳朵损伤,比如频繁掏耳、喜欢用耳机听音乐、习惯呆在嘈杂的环境中等,这些习惯都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除了用耳习惯之外,疾病和药物也会引起耳聋。可导致耳聋的疾病包括耵聍栓塞、外耳道闭锁、急或慢性中耳炎、鼓膜外伤以及内耳、听神经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听神经瘤等。致聋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氨基甙类抗生素。
二、如何预防耳聋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以及耳聋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工作尤为重要。
1.先天性遗传耳聋的预防
先天耳聋的发病率约占中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研究显示近亲婚育和先天遗传聋人婚育是并发遗传聋的主要因素。
2.胎儿期防聋
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开始,母亲在怀孕期间应避免高危致聋因素如: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等。在胎儿期保护好宝宝的听力发育。
3.新生儿期防聋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诊断干预,因此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在出院前接受使用生理学测试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 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在出生42天内进行听力复筛。“复筛”未通过的,需在3个月内进行听力诊断,一旦确诊尽早进行听力干预(如配戴助听器、人工耳蜗)及相关康复工作。
4.日常保养及预防
各个时期都要注意以下几个保养要点:
(1)避噪音:长时间处在嘈杂的环境中会引起听觉疲劳,造成噪音性耳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给自己的耳朵减压,缓解强声对耳朵造成的压力,如摘下耳机,或间隔20-30分钟离开嘈杂环境休息一下。如果工作所需,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环境,可以选择佩戴防噪或降噪耳塞,尽可能减少损伤。
(2)戒挖掏: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耵聍,可以自行排出。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发炎,如果不慎造成鼓膜穿孔,易引起感染,患中耳炎,从而影响听力。
实在忍不住了,小编建议您可以用棉棒沾酒精轻轻擦拭,但切记不要捅得太深哦!
(3)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三、耳聋的干预和康复
耳聋的干预除了常见的药物等医疗手段之外,“补偿 ”和“重建”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这就离不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戴上了“小耳朵”就可以“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咯!尤其是对于“语前聋”的儿童,一定要及时进行听力言语康复,帮助儿童在语言习得关键期内不落后,最大程度减小听力损失对生活造成的影响,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爱耳”从小做起,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才能真正做到沟通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