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星火学院第二期科幻创作培训工程首期培训学员感想(一)

科幻空间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为了进一步扶持校园科幻作家成长、壮大高校科幻作家队伍、培养优秀校园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八光分文化、高校科幻平台、腾讯科普、科幻空间联合承办,新华网客户端提供独家直播的星火学院第二期科幻创作培训工程第一讲“惊险科幻——中国科幻错失的另一种可能”培训于2021年3月7日成功举办。以下是本次课程集中培训的学员感想。

昝智康:刘维佳老师让我对于叶永烈老师的时代以及他和惊险悬疑科幻小说这一大类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各个地区的产生和变化有了一个初步的系统概念。 同时也让我对于科幻小说的写作有了目标。中国的科幻浪潮是什么样子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幻小说?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我们的脑海里有了概念。科幻惊险悬疑小说的写作,会成为我的目标,但我认为它的难度较高,我会一直练习并且精进。

季雨:老师的讲授非常精彩,解答了我过往的很多疑惑,比如科幻创作该何去何从,如何用相应的创作手法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实。在对如今的科幻市场更加深入了解后,相信我们会找到自己的道路

潘淑娜:在此次直播中,老师频频提及叶永烈先生,言语之间透露着他对叶永烈的尊重与敬仰。几十年前,中国科幻并未呈现出今日的面貌,也尚没有伟大的成就,是叶永烈的惊险科幻作品推动了科幻的通俗化与普及。“惊险”的特质展露出了这类文学作品浓重的故事性,作为一种更可能被“喜闻乐见”的类型,这是彼时文学环境下的一种必然。

关天翔:有幸在这次直播中了解了中国惊险科幻的部分情况,也认识到了叶永烈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刘维佳老师提到的叶老“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心理。这需要我们这些后辈学习,说得功利一些,去创作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的作品,才能让科幻发展得更好,这也是我们这些科幻迷迫切看到的。另外,刘维佳老师提到电影比小说的情况好,可能是因为电影比小说更大众化,我们可以尝试在其他方面与科幻结合,比如服饰、桌游等。

柯昊纯:八十年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而在这百花之中绚烂的一朵便是科幻。从刘老师那里我了解到,八十年代科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惊险科幻,以叶永烈老师的金明系列为首,并且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但当时这种读物显然是面向知识分子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这种科普式科幻才是大多数人需要的,而且名气也更大,所以也许,这种科普式科幻才是当时面向人民群众的科幻?

王远鑫:刘维佳老师从惊险小说的源头说起,介绍了我国科幻小说的范式来源于苏联文学。叶永烈老师为我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做出来巨大贡献,从文革中的公安小说 到反特小说再到科学侦探小说金明戈亮探案集,我国的科幻文学发展与惊险小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我们也可以继续借鉴惊险小说的写作方式,运用到科幻小说的创作之中

王安宇:本次课程中,刘伟佳老师讲解了上世纪在中国比较流行的惊险科幻,使我获益匪浅。在本次课程中,我了解了以叶永烈为首的老辈科幻作家为科幻本土化所做的贡献,虽然惊险科幻在如今不如以前国内那么受欢迎,但确实是很适合科幻文学成长的类型。也期待刘老师编撰的书出版。

张海健:看完直播之后,我了解到了惊险科幻与现代科幻小说之间的渊源。更清晰地了解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让我对科幻了解得更加深刻,明了科幻小说想要写好的核心在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陈震寰:刘维佳老师今天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惊险科幻思潮做了详尽的回顾与论述,在讨论其发展历程与历史成就的同时,对叶永烈老师的创作成果、开拓精神做了高度评价,并且在缅怀他的同时也感慨了一番那段“峥嵘岁月”中的风云际会。我的疑问:在今天所谓赛博朋克的潮流下,如何突破常规,重现惊喜科幻题材、精神?

陈鹏飞:从起源来看,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是同源的,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即是惊险科幻小说。这一类作品相较于普通的科普科幻类科幻作品来说,显著解决了缺乏矛盾冲突,情节张力不足的问题。中国最为著名的惊险科幻文学作品之一就是叶永烈老先生的“科学福尔摩斯”系列。不幸的是,中国的惊险科幻文学在叶永烈的惊险科幻小说之后逐渐式微。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放弃这一种科幻的写作方式毫无疑问是令人遗憾的。最后正如刘维佳老师所说,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那个年代的惊险科幻小说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作为一种开拓新的科幻文学类别的尝试,这些作品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以我个人观点而言,幸运的是,21世纪的电影与游戏工业的低门槛,使得惊险科幻题材已经在电影电视剧和游戏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有机会反哺科幻文学。

李安宁:重新回去看了刘老师所说的科幻发展历史,深刻感受到了科幻写作与现实发展的密切关系。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科幻的逻辑性是否足够严谨,而科幻小说的文学性则在于多加练习,经典的科幻小说作品需要有自己的核心观点认识,这是我们很多人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学习中继续提高。

汪欣宇:今天的课由刘维佳老师担任主讲,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叶永烈老先生的《中国惊险科学幻想小说选》。叶永烈创作的科幻作品中,惊险科幻占了很大比例,而正是老先生等作家创作的中国惊险科幻迅速扩大了科幻的受众面,推动了中国第一次科幻热潮。惊险小说可能是受众最广的一种小说类型,在欧美国家的销量常常占到很高的比例。数百年来惊险小说的影响力吸引了许多严肃文学的名家,比如爱伦坡、马克吐温等。一战二战时期间谍小说特别多,名家们也写了不少。狄更斯也试写过侦探小说。惊险科幻一般来说是写给普罗大众看的。但叶永烈老先生并不是不会写更高端的(知识精英的)科幻,但老先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推动了中国科幻。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珍惜科幻前辈为我们打下的基础。

左左薇拉:刘维佳老师在今天的直播课程中,主要介绍了科幻文学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几大流派,并对一些国外的科幻大家和国内的科幻作家进行的并行分析。如阿西莫夫和叶永烈的风格很像,克拉克和大刘都是典型的工程师科幻。

王正蒙:科幻的内容应该不只是简单的点子文学,冒险类,悬疑类都与科幻小说有天然相性,科幻小说应该不囿于概念,多尝试融合

陈笑寒:局限在课堂车间里的科幻终究是畸形的,那个时代的作家重科普大于科幻。但今天的科幻有这样的好局面,也与他们的努力息息相关 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写作究竟应该为谁服务?叶永烈老师的宗旨是服务人民,这是正确的吗?在写作的时候只考虑自己与美学的方式又是完全正确的吗?

常英杰:老师讲的很有意思,其实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有年代感的故事,听老师讲那个时代的科幻作家的故事,这对当下的我们也很有益处。想来那时是科幻文学四处开花的年代,其实蛮想亲眼看看的。问题的话,我想问问老师有没有科幻诗歌作品的推荐,这一类别似乎比较冷门,毕竟科幻大多表达是理性而诗歌表达的则是感性,我印象中科幻诗歌就只有“雨泪独白”那样的,另外再问问老师对这一种类的看法。

钟文超:对科幻的感受更深了,从前对于科幻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赛博朋克”,生物科技,集群意识,外星人这些概念,虽然相比于不看科幻的人而言了解的已经算是很多了,但今天听完发现了解远远不够,以前我以为熟悉的名词术语今天一听刘维佳老师的直播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如惊险科幻,就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概念

俞畅:科幻文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际上和惊悚,推理等等元素是分不开的,同根同源,过去甚至是并驾齐驱,而推理惊悚等等类型文学能获得显著的成长,实际上是因为他们获取了大众的养分。

马博:刘维佳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科幻小说本质还是通俗小说,像叶永烈老先生那样的作家,不是写不出晦涩难懂的“硬科幻”,他们的选择却是为一般大众书写易懂的精彩故事。有趣的是,很多刚刚尝试科幻写作的朋友却执着于写出堆砌晦涩论述,遍布生僻术语的“硬科幻”。在我的认识里,科幻突破了时间空间局限,能自如地与多种类型文学融合(悬疑、恐怖、爱情、武侠……),发挥空间非常广阔。如果局限于“软硬”之争,以及一些陈旧的主题,是不是反倒画地为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