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扶持校园科幻作家成长、壮大高校科幻作家队伍、培养优秀校园科幻作家,促进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八光分文化、高校科幻平台、腾讯科普、科幻空间联合承办,新华网客户端提供独家直播的星火学院第二期科幻创作培训工程第一讲“惊险科幻——中国科幻错失的另一种可能”培训于2021年3月7日成功举办。以下是本次课程集中培训的学员感想。
陈凯誉:对于刘老师分享的中国惊险科幻小说内容以及相关知识还是令我耳目一新的。以前对于这类与刑侦案件或者悬疑内容的科幻小说接触并不是太多,但今天从刘维佳老师的讲解中我才学习到原来这类小说有着这样的历史与发展。感谢刘维佳老师的指导。
黄俊朝:今天刘维佳老师的讲座很精彩,能够了解到惊险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更明白了叶永烈老前辈对中国科幻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深感敬佩。同时,刘维佳老师也对现今的科幻小说进行思考,渴望科幻人才的加入,为中国的科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最后,我要向老一辈学习,开拓创新,沉得住气,积极创作,写出优秀的作品!
张听雨:本期课程刘维佳老师讲解了惊险小说的发展历程、科幻中的惊险小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提到,中国上世纪的惊险小说模式主要源于反特惊险小说,时代背景会影响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取向,今天创作科幻小说,我想也需要从挖掘这个时代的“科幻”之处,思考本时代的科幻惊险小说将是怎样的模式。
赵宇琪:此次讲座,刘维佳老师讲解了中国科幻发展史以及中国科幻先驱的知识,并详细讲解了惊险科幻小说的发展史,之后指出现今科幻小说有所缺失的地方,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听刘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科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未来的创作内容及方式有了新的了解,使我产生新的感悟。
李智宇(索何夫):刘维佳之前也与我谈到过这个问题——不过当时谈的主要是中国科幻因为《三体》影响而过度倾向于“星辰大海”,与其它类型文学交叉减少的现象。我基本同意这一点,并且一直在进行将科幻作品加入悬疑\推理元素的相关尝试。
王昊宇:叶永烈老先生的作品之前也读过,但感觉离当代年轻人太远了,倒是有浓浓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味道。如果老师能多推荐一些适合我们现在社会背景的作品和世界范围的作品,对创作汲取灵感会很有帮助。另外老师提到的悬疑类科幻作品,非常适合绘画电影等等的视觉表现很讨巧也是不错的方向。
吴贵煊:不妨在科幻小说中多加入惊险、侦探等内容,争取让科幻在通俗化的路上走得远一点,扩大目标读者的范围,扩大科幻的圈子。此外,个人觉得现阶段的科幻需要一种可复制的“成功”。
赵浔:中国科幻起步时积攒读者的过程和美国40、50年代科幻刚兴起时有相同点。都是由惊险故事小说打开第一批受众,再逐步加深故事内核。老知识分子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出在当时不被看好的科普作品和目的是科普的少儿科幻,让科幻在国内处具市场,他们的作为可以说是十分伟大。
张子寒:科幻元素与惊险、推理、悬疑等元素结合,能够推陈出新写出更好的科幻小说。惊险科幻比起普通科幻小说,有更强的紧迫感和冲击感,如何写好惊险科幻小说,如何把握惊险的发生与实现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刘青: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引进大量苏联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影响深远,本土作家由此启发创作了大量反特侦探小说;科幻作为通俗文学,在如今也难登大雅之堂,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与悬疑色彩
梁艳惠:叶永烈先生一直都是抱着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心情写科幻。他写了很多儿童科幻和惊险科幻等普罗大众的类型,他并不是不会写符合知识精英审美需求的“高级科幻”就比如有篇发表于人民文学的关于知识精英献身的科幻小说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文学的发展也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哪怕是幻想文学。之所以在那个时候发展迅速,跟改革开放时期对科学的追求也有关。
仙海妹:刘老师首先讲述了关于叶永烈前辈的一些贡献,阐述了自己对于大家对于叶永烈前辈的一些说法,然后讲述了中国惊险科幻的发展过程,也拓展了关于美国科幻小说发展历史的相关知识。刘老师传达给我们一些做科幻的精神,刘老师的讲座是作为零基础在努力学习关于科幻知识的我的第一堂课。这让我受益匪浅。希望我在科幻小说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陈妍如:在刘老师的直播课堂中,他科普了许多类型科幻的定义与作品,如惊悚科幻,推理科幻与刑侦科幻等。在谈及经典的阿西莫夫作品时,刘老师的见解也让我对从前阅读阿西莫夫作品时的疑惑与感受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与理解。同时,在探索未知可能性上,现代技术对惊悚与推理桥段的限制也的确让人深思。
黄雯:科幻,不仅仅需要奇妙的想象力,还需要一定的现实理论基础支撑。现在中国科幻的确需要创新和注入新鲜血液,中国科幻的发展的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王文涛:之前并未对惊险科幻小说有过多的了解,刘老师通过对叶永烈前辈的讲解以及叶前辈编写的小说选来为大家说了关于惊险小说以及中国科幻的一些概念和发展,在79年到83年之间,惊险小说非常热门,由于叶永烈前辈以及其他知识分子热衷于惊险科幻,是立志于为人民服务,走向了正确的道路,但那时期偏爱雨惊险科幻小说,并不是特殊的,这次讲座让我觉得叶前辈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李莎莎:本节课收获颇丰,刘老师讲了很多,主要讲了第一次中国科幻崛起的根本原因。叶永烈等知识分子立志为人民服务,科幻小说有大众文学的本质。对推理科幻和惊险科幻,刘老师也有独到的见解。叶永烈和阿西莫夫都写过许多科普作品和惊险侦破科幻小说。 从小我很喜欢侦探推理和科幻片,后来渐渐开始推理创作和科幻写作,想过元素融合,但自己从未真正实施(不能拿任何一个元素做噱头。想案件诡计很容易掉头发,加上科幻灵感和思维确实不太容易。所以只能积累经验,慢慢来)。《缉魂》电影的惊艳让我坚定推理科幻的目标,而本节课的所学,更能明白推理科幻的艰难和潜力。 愿竭尽所能,开出一条血路。 拭目以待。
卞崇彬:本次会议主要听了刘维佳老师对惊险科幻在中国美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叶永烈老师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惊险科幻,个人认为在八十年代能够流行除了有苏联小说的引进以外,与大时代背景也密不可分,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经济上的复苏让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更精彩的文化读物,而中苏关系交恶,与美国关系也并非像表面上那么平和,而中国的实力相较于两国无疑更弱,南方更有台湾想趁着开放之际渗透大陆,这些时代背景催生出了反特小说流行的局面,当然,叶永烈老师等当时的科幻作者也起到重要作用,没有他们,也没有科幻第一次兴盛。再此向他们致敬,希望后来的科幻作者能继承他们的精神,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杨磊:拓展了对于科幻的认识,让我意识到科幻的另一个写作方向,悬疑存在着某种可能。粗略认识了悬疑科幻的发展历程。
刘炳超:惊险小说可能是受众最广的一种小说类型,在欧美国家的销量常常占到很高的比例。数百年来惊险小说的影响力吸引了许多严肃文学的名家,比如爱伦坡、马克吐温等。一战二战时期间谍小说特别多,名家们也写了不少。狄更斯也试写过侦探小说。现在来讲,侦探小说受限于技术发展,很多过程无法实现。相对于严肃类科幻,通俗类对于群众更为友好。
盛涛:科幻小说其实脱胎于惊奇小说,最早作为科普作品的一个具有故事意味的分支作品,在随后的时间通过加强故事性反而成了一种流行的地摊文学,将至与现在的时代进行对比,就好像是网络小说如今的地位一般,所以,为了去划分区别而将网络小说看作低下的是不妥当的一种行为。最早作为通俗小说的科幻小说,在如今却逐渐走进严肃文学当中,反而在通俗小说界失去了大部分的份额,这其实值得探讨的一件事情。减少对科幻圈内对网络小说鄙视,扩大小说的受众群体也是为了可能有的一个内容。最后是自己的一点感想,不同的文化会诞生出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传统又会产生不同的风格,相比较日本的科幻小说能够让人一读就有那种日式风格来说,中国科幻为什么就不能拥有自己的风格呢?尽管在大的方面上可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但在风格内容框架上,我觉得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进去会更好一点。